第三百二十六章 《山海情》,曾经有人吃饱都很艰难(第7/11页)

开篇是一段旁白,讲清楚了背景。

但也就是这一段旁白,让大家有一种错觉,因为太正式了。

“这怕不是个纪录片吧?”

“方澈领任务了?”

也有人抓住了关键点:“什么是吊庄移民。”

“吊庄就是一家人走出去一两个劳动力,到外地开荒种植,就地建一个简陋而仅供暂栖的家,这样一户人家分居两处,一个庄子吊两个地方,故称之为吊庄。”

“就有点类似于外地打工呗?”

“你可以这么理解。”

电视台那边,开播收视率2.58。

随着大家的讨论,视频里,灰头土脸的吊装移民工作负责人张树成苦着一张脸说道:“县长,那个地方你木油气过,额也木油气过……”

观众们:“嗯???”

没错,方澈用的正是地球上的方言版《山海情》。

因为这些方言,不至于让人听不懂,但是又能增加真实感,所以在地球上,方言版的山海情播放量是普通话版的40倍!

甚至在收视率方面,方言版都比普通话版的强的多。

看电视的人懵了:“这是哪的方言?”

“西北地区吧?”

“好家伙,你别说,这灰头土脸的形象,再加上一口方言,有那味了。”

西北地区的人们看到这精神一振。

亲切!

其他地区的人们,则是感觉有点好玩。

大概剧情大家看懂了,就是实施吊庄,从西海固叫来了一批人,但是第二天跑了七户,全是涌泉村的。

看到这,大家开始慢慢来了兴致。

一开始大家咋猜的?

一群贫困人口,在政府的帮助下积极配合,然后发家致富,最后开始歌颂。

但是这会儿,电视剧里却说,贫困人口不配合,跑了?

县长也纳闷:“为撒炮嘛!四思想工作不到位,还四工作方法有问题?”

张树成苦着一张脸:“杨县长,实事求是地说,那个地方现在真的不咋样……戈壁荒滩,额到那就赶上沙尘暴了,风挂到脸上跟刀子一样……”

“眼窝,耳朵鼻子嘴,只要有个窟窿眼眼,都让撒子给填的满满滴。”

这方言,听着就是舒服。

电视台后台数据显示,收视率是2.59。

一点没降,这说明大家看进去了。

故事是个什么故事呢。

西海固,山沟沟里面,人太穷了,活不下去了。

所以政府开展了吊装移民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出去,建设新家园。

但是去的这个地方,那是个戈壁滩,环境太恶劣了。

这群去吊庄的人等于需要从头开垦土地,还需要吃苦打工赚钱盖房子。

所以人家不去啊。

男主马德福这个时候正好上线,他是来给吊庄办帮忙的。

而他恰好又是涌泉村的人。

那正好,张主任就带着德福去涌泉村找那跑回来的七户。

德福的爸正好是涌泉村的代理支书,也是个人精。

带着这两个人去找那跑回来的七户。

一路上的各种交谈,特别接地气,而张嘉童的演技也好的离谱。

“这孩子前两年考上农校的时候我就想,他毕了业,钻破头也得让他进县机关,你看木想到,奏碰上你这么个贵人。”

一路上,当爹的马喊水不停地和张主任套近乎。

为了儿子的前程嘛。

“哈哈哈,太真实了。”

“演的真好,我在德福他爹身上看到了我爹的影子是咋回事。”

借着这三个人是视角,观众看到了这个破落的涌泉村,有的人家,兄弟三个人,只有一条裤子,谁有事出门谁穿。

男主青梅竹马的女子水花,她爸为了一口水窖一头驴,还有两只羊。

“真有这么穷吗?”有人问道。

电视机前的老人叹了口气:“别说他们宁夏,就是咱们冀州,九几年的时候也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