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格局》(第2/7页)

而在这边,这四个字是2014年3月提出来的,而且最近在新闻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估计离着被提到相当高的高度的时候没有多长时间了。

把格局打开。

方澈要做的就是应景。

在地球上,《舌尖上的中国》无形之中不知道带动了多少经济、宁夏的滩羊、新疆的旅游……

而方澈也知道,在这个世界华夏很多偏远的贫困山区,是有着很多精彩美食和土特产的。

在《舌尖上的中国》的基础上稍微穿插一点贫困地区的特产,借助目前的物流,很有可能就会打开不少产业。

这个嘛,正好和方澈准备建立的慈善基金理念比较符合。

方澈一向不喜欢平白无故地捐钱捐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所以他和周奇说哪怕是在贫困地区建厂,让当地人务工,也尽量不要直接捐钱捐物。

你看这机会这不就来了嘛。

方澈是学旅游的,在旅游学中,有一个“最后一公里”的说法。

大概可以理解为,很多特别好的景点,距离主交通干线有一段距离,而如果不打通这一段距离的话,这些景点是没有人去的。

一些贫困地区的特产也有这种情况。

华夏的主交通干线已经铺设了很多,高速干线可以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市以及大部分的县级市,但是从贫困地区甚至是贫困山区到主交通干线这一段距离,需要克服。

这就是所谓的最后一公里。

不克服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山里的土特产根本卖不出去。

如果要扶贫的话,那不如用蝉基金的钱,来打通这段距离的物流。

建“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线以及在当地的收购站。

届时《舌尖上的华夏》一播出,这些土特产,自然有市场。

要知道,在地球上,仅仅是一集《舌尖上的中国》就把宁夏的滩羊给带火了。

这样的话,当地居民自然是有钱可赚的。

为什么这么笃定?因为方澈上辈子就干过这个。

至于方澈所架设的物流线和收购站甚至是一些特产的初加工工厂能不能赚钱,这就另说了。

但是慈善,就别想着赚钱了。

再说了,就算是赚钱,按照相关条文规定,慈善基金产业下所赚的钱,70%还是要用来做慈善。

毕竟,以慈善的名义为自己敛财的渣滓也有不少。

方澈当即把周奇叫到了自己的屋子。

“我跟你说啊,这几个地方,像什么秦巴山区的西和县,这里的半夏、花椒、八盘梨、汉中仙毫、镇巴腊肉、山阳核桃……”

“这些地方,你多找些人,去当地看看能不能建个物流站或者收购站之类的,帮助这些土特产往外卖。”

周奇都愣了,心说你建学校也就算了,怎么现在还开始搞土特产了呢。

“哥,你说的这些事情可要花不少钱呢,那么多人力物力搭进去。”

方澈笑了笑:“三个亿够了,不够再说。”

“行吧,我真是看不懂你,土特产往外卖,那也得有人买才行,这不是白白地往里面搭钱嘛。”

“去吧去吧,多找些人,我也不闲着,我去搞能让这些特产卖出去的路子。”

周奇定定地看着方澈。

要把那些偏远地方的特产卖出去,那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但是方澈一向有自己的路子,周奇也不多说什么。

……

如果说《舌尖上的华夏》是为了扶贫。

那么《山海情》则是为了记录,记录曾经的扶贫成果。

小赵曾经去过闽宁镇支教,回来之后方澈和她聊过,这个世界的闽宁镇和地球上的闽宁镇几乎没有差别。

那么《山海情》就可以开拍了。

正如方澈所以为的,如果能够产生一些好的作品,去把观众往积极的方向引导,那么也不辜负这个世界打在自己身上的聚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