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出差(第2/3页)

大家果然跟预期中一样激动,以前他们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从欧美日等国买配件,跟他们寻求合作,如今他们已经成长到可以收购外资公司了,而且是机械制造最为发达的德国公司,这种扬眉吐气的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今年过年早,他们出发的时候,大学已经放了寒假,所以郁行一也去了德国,远夏还邀请了郑松柏。

郑工退休有几年了,一直挂着公司技术顾问的头衔,不过这两年他很少住越城,回沈阳养老去了。逢年过节,远夏和郁行一还是会给他老人家打电话问好,碰到公司有重大决定,也会告诉他。

这次决定收购马斯特,远夏特意给郑松柏打了个电话,老爷子激动得手舞足蹈:“你小子行啊,干得漂亮!马斯特都能收购了,哈哈哈,有出息!”

远夏嘴角扬起来,说:“郑工,您想不想跟我们一起去德国?”

郑松柏愣了一下:“好啊。”

于是老爷子也跟着一起去了。

除了他们三个,陶阳与司红锦也都去了,还从国内请了一位德语翻译。投资基金那边也去了四个人,马斯特的中国区负责人马克也回去了德国。

他们是7号抵达的德国,正值周末,一行人休息了一天,9号正式去马斯特公司参观,了解具体情况。

马斯特公司位于波恩附近的一个小城,是这个小城里最大的一家公司,公司位于莱茵河畔,有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

远夏一到,就观察起地形来,看能不能在这附近修建工厂,将行远的分公司开到德国来。

莱茵河中下游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分布区,这里有着极其完善的工业产业链,如果在这里设厂,以后整个欧洲地区的产品都可以由此供应。

马斯特创办于1959年,创始人托马斯·海尔曼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他痴迷于混凝土机械,曾经还发明过一些专利,公司最初代的混凝土搅拌机就是出自他之手。

海尔曼先生年过八十,他已经退休多年,专注于做慈善,他的子女都有各自的事业,没人愿意继承他的企业,公司只能委托给经理人打理。

他们去参观了马斯特的工厂,发现存在很多老企业都有的问题:设备老化,管理僵化,过于求稳,创新不够。

对一些居于行业技术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来说,求稳是必要的,因为同行没法同它竞争,稳健可以巩固企业的发展。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过于求稳,就意味着不思进取,容易被同行超越,时刻都存在着生存危机。

马斯特曾经是混凝土泵车行业的翘楚,它的技术曾经一度傲视群雄,让其他竞争对手失去竞争力。

但它体量太小,技术也不能形成垄断地位,其他企业一旦突破技术壁垒,它原有的优势便荡然无存,跟其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最要命的是它的产品太单一,跟大型机械工程企业一打价格战,它就只剩下死路一条。

这也是近年来马斯特经营状况越来越差的原因。

参观完工厂,他们跟马斯特的高管们交流了一下信息,了解了当前公司的经营状况。

但具体的并购方案,还得跟真正的老板托马斯·海尔曼当面聊,毕竟他才是公司真正的拥有者。

海尔曼本人并不在波恩,他住在柏林,马斯特的人说他后天才能赶过来。

行远的几个人在一起交流心得和体验。

郁行一说:“除了技术和品牌,马斯特存在的问题太多了,收购下来,还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

郑松柏附议:“是这么回事,那些机床都老掉牙了,我们都不用了,他们怎么还不舍得换啊。为了节约成本不愿意投资新设备,事实上,成本更高。”

远夏点头:“的确是这样。收购下来的话,就得进行设备更新。”

司红锦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投入,我估计至少还得再投资几千万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