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1966年(第2/4页)

如此,造房子花费的也就是砖头跟瓦。

青梅也算是在公社领导那里挂了号了,要申请买砖头瓦片,也是比较容易的。

赵三明在心里过了一遍,算出修房子大概需要多少钱:“咱们家现在有六百多块钱了,修个三间砖瓦房还能剩一点。”

至于房子里的家具那些,隔壁半月屯里就有木工不错的社员,到时候给点加工费就中。

狗子一听修房,停下手上打磨陀螺的动作,竖着耳朵听。

青梅反而想得更简单,一点都没打磕绊地就答应了:“确实该修个更兼顾的房子,地窖也要都弄到屋里来,外面就放点白菜土豆。”

赵三明听她考虑的都是食物的安全问题,不由发笑。

青梅扭头瞅他,问:“你笑啥?”

赵三明摆手,“没啥没啥,就是高兴,嘿嘿,要是咱们把房子修起来,那咱们就是大岗屯房子最好的嘞。”

比用作大食堂的地主家都还好,是该高兴高兴。

青梅没看出问题,只能收回质疑的目光。想着这人这么简单就满足得忍不住傻笑了,青梅不由暗叹,而后主动说到:“看看钱够不够,够的话就多修两件,鸡鹅都长大了,也要关进屋里,狗子长大了也不能继续睡小炕了。”

顿了顿,青梅状似无意地说:“到时候要是你想养猪,也能给搭个猪圈啥的。”

其实是青梅想吃猪肉了。

虽然天天都吃肉,可也不知道咋回事,还是时不时就想吃猪肉。

山里的野猪虽然也肥硕,可一来,毕竟是山里长大的,肉质太紧太硬,屁也厚,肉里还有股说不出的味道。

吃来吃去,还是家养猪好,小时候就劁了,皮薄肉嫩的,无论是炖汤、回锅、红烧、蒸煮炸卤,都是让人无法忘记的美味。

如今赵三明可以说是对青梅的性格习惯摸得门儿清了,一听就明白了啥意思,也就顺从如流地点头:“确实该养猪了,鸡跟鹅都长大了 ,可以放出去自己找食儿了,那生下来的麸子米糠就消耗不了多少了……”

修房子的事就这么敲定了。

赵三明就站在灶台前洗洗刷刷,嘴里没个停歇地跟青梅说说家里琐碎小事,偶尔还要问狗子一声今天的作业做完没有。

青梅就坐在旁边看,觉得这画面有点像她小时候去乡下外婆家玩时某个时刻发生过的。

不过那时候是外婆站在灶台前洗碗,母亲坐在灶洞前,手里捏着烧火棍,一边跟外婆絮絮叨叨说些家长里短,一边用烧火棍去戳埋在灰里的红薯好了没有。

旁边被外婆特意擦了好几遍,还铺上一块蓝色老旧卡其布的饭桌上,扎着两个冲天辫的她跟梳着两个马尾的姐姐挨着挤在一条长凳上做作业,偶尔还趁母亲没注意的时候偷偷说话吃东西。

赵三明家修房子,又是引起了一阵热议,不过已经有了买自行车的事儿,修房子好像也是理所应当的。

许大河出了大力气,每天都来帮忙挖地基。砖头瓦片买得很顺利,毕竟有青梅的名头,上面相关领导跟部门还是很愿意给这个面子的。

有钱,又有条子,办起事来就很容易了。

前前后后不过两个多月,青梅他们家的新房子就修起来了。

新房子就修在老房子的隔壁,支书给重新划了个大院子,分前后两个院,这样一来,茅房跟菜园子就可以挪到后面了。

而前院,赵三明去联系石场,给弄了不少青石板来铺上,院子登时就气派大气得不得了。

原本青梅以为是要把老房子推了,可赵三明翻来覆去想了好几个晚上,最后还是舍不得推掉老房子。

这可是他跟青梅结婚的房子,里面也有他们共同生活好几年的回忆,赵三明舍不得。

对此,青梅只能瞅赵三明一眼,心里嘀咕一声“啰嗦”,也就随便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