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明心画廊(第4/5页)

沈映月轻声问道:“诸位夫人,可能看清这个孩子?”

众夫人循声看去,沈映月指着的,是一个瘦弱的小女孩。

那孩子手里捧着一个红薯,两只大眼睛水汪汪地盯着,好似十分渴望。

她身上披着一件大人的破旧夹袄,看上去很不合身,冷得缩成了一团。

她身旁还有一个女子,女子伸出手臂,将女孩半抱在怀中,动作十分亲昵。

那女子看上去面黄肌瘦,衣着单薄——应该就是女孩的母亲了。

方夫人是性情之人,见到这情状,心中动容,道:“这对母女看上去,似乎吃不饱,也穿不暖……”

沈映月沉声道:“不错……这个孩子,名叫‘馒头’。”

杨夫人下意识问了一句:“馒头?”

沈映月微微颔首,道:“她最盼望的食物,便是‘馒头’,大家索性这么叫她了。”

众人听了,不免有些心酸。

沈映月低声道:“馒头年幼时,父亲便因病去世了,后来家中又遭了旱灾,活不下去。于是母亲便带着她北上,一路乞讨来了京城。”

“一个女子,带着个孩子,要在京城谋生并不容易。馒头的母亲为了养家,白日在外面做工,夜里为人缝补衣裳……馒头小小年纪,便已经将家中的事务全包了,到了冬日,一双小手,便冻得又红又肿。”

众人定睛看去,拿着红薯的小手,确实相较于寻常的孩子更粗。

如此细节都不放过,莫衡的描绘,确实细致极了。

杨夫人轻叹一声,道:“一个妇道人家,既要带孩子,还要养家,着实不易啊!”

沈映月无声颔首。

她之所以要将画上的人物和背景讲给众人听,就是希望能唤起她们的共鸣。

沈映月继续道:“她们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慈济村的祝村长,这才找到了一处容身之所。”

顿了顿,她又将木棍指向了旁边的一名中年男子,道:“这位便是祝村长了。”

韦夫人看了祝村长一眼,疑惑道:“这祝村长,好像只有一只手?”

“韦夫人好眼力。”沈映月低声道:“祝村长曾经从军,在南疆对抗西夷之时,受了重伤,废了一条胳膊……他回到京城之后,便去了慈济村。”

韦夫人听了,皮笑肉不笑道:“原来如此……西南的驻军解甲归田之后,居然落得这般境地,当真是令人心寒啊!罗夫人,你说是不是啊?”

众人皆知,西南的驻军,很大一部分,都是永安侯管辖的。

罗夫人看了韦夫人一眼,道:“这慈济村本就是由先帝下令筹建,用来安置流民的……这些伤兵回来之后,无法务工,与流民无异,她们去慈济村也是理所应当。”

沈映月抬眸,看了她们两人一眼,唇角微弯。

对于拍卖场来说,气氛太过和谐,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韦夫人笑道:“瞧瞧这画上,祝村长的衣服都破破烂烂了,可见过得不好……罗夫人身为永安侯夫人,不想着解决便罢了,居然一丝同情心也无么?”

罗夫人冷声道:“同情有什么用?韦夫人嘴上说同情他们,但也未见你出一枚铜板啊?”

韦夫人哼了一声:“难道你出了!?”

罗夫人面色不善:“干你何事?”

“咳……”

沈映月轻咳一声,众人的注意力,才转移到了她身上。

沈映月徐徐开口:“其实……永安侯府,确实为慈济村捐过银子。”

罗夫人一愣:“这……你如何得知?”

连罗夫人自己都不知道这件事。

沈映月笑了笑,道:“二公子曾经与我们一起去过慈济村,他还亲手赏过银子,给馒头买冬衣。”

众人听了,都有些惊奇。

方夫人转头看来,道:“罗夫人,这二公子平日里不声不响,居然是个有善心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