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第2/3页)

闻衍见了这套衣裳,心里还有些不自在,但又有些惊讶,“这么快?”

杨培解释:“陛下有所不知,这换洗处的宫人们各司其职,昨夜里便洗好了,后边晾晒、熏香都有别处的宫人负责,这几日天又好,难免便干得快了些。”

杨培没说的是,这宫人们也是捧高踩低的,前殿送过去的,自然是头一等,其后才是宫中得宠的娘娘们。至于那些不得宠的,送过去的衣裳鞋袜,怕是十天半月都送不回去。

这些都是小事,却是陛下头一回过问,杨培自然上心,陪着笑脸:“陛下穿这一身却是极衬的。”

他低头在叠得齐整的衣裳上看过,笑意更深了些:“依老奴说,不如让司衣处再置办两身的。”

闻衍抿了抿嘴,却没有如杨培所料的应承下来,只朝他摆摆手,又低头看起了书。

杨培脸上的笑意跟着收了收,这回便察觉到两分不对劲来了。昨日陛下穿上这身衣裳的时候,他也恭维了几句,那时陛下可是瞧着心情很好的模样,如今他再夸,怎的却成了这般?

按理来说,陛下昨夜里才与贵妃讲了贴心话,便是爱屋及乌,如今他说这话也不该是这般反应的。若说讨厌生气,瞧着又不像,若是高兴,也不像,倒是像在这二者中间,有些别扭…

杨培心里猜测起来,手上却没有停下,去置放衣物去了。

闻衍看着手中的书,书上的内容却半个字也看不进去。

今日一早他便后悔了,心里十分懊恼。耗费数日心血,却连一句话都没说出口,他堂堂皇帝,富有四海,竟还犹犹豫豫的,哪有平日半分果决,哪有平日半分做派。

闻衍同自己生气,见到与昨日相似之物一时无法面对,免得又勾起了心里的懊恼之情,只得让人把这些相似之物先收了起来。

杨培伺候了两日,前殿便又恢复如常,宫人再奉到御前来的茶盏静静置着,天子不时捧上喝上两口,杨培细细观察过,见天子不再避开,这才松了口气。

陛下心思难测,便是有不虞的时候也属常事,杨培伺候多年也时常摸不清的,但只要陛下心情平和,他们这些在御前伺候的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近日朝中事少,闻衍召了几位大臣后,还召了顾元舜,特意问过宫学的情况。

皇长子进学后,每隔上一月,天子便会召了顾元舜来过问情形。皇长子年岁小,手腕无力,如今还不能教他写字,只能教他读书明理。

顾元舜把重心放在了明理上,认字读书次之,皇太子与皇子不同,若是教导皇子,如今翰林院的几位侍读侍讲都能胜任,但皇太子关乎江山朝堂,关乎社稷稳固,不能只会认字读书,还得明白事理,以“政”出发,知道何为政,何为仁政。

顾元舜教导的是下一任帝王,所学与皇子们不同,更不提普通人了,按理闻歌几位伴读都应在另一间宫里进学,听侍读侍讲们讲学的,但如今皇长子还未被立为太子,对外称皇长子才开蒙,需先生另行教导,而他们作为伴读,与皇长子一同进学也合情合理,这才把他们放在了一处。

顾元舜如今讲学也不过才讲到三字经,另外几位伴读,连最小的闻意早早在家中时都是学过的。

“殿下聪颖,臣讲的他都能听进去。”顾元舜有些迟疑,“只是几位伴读年纪也不小了,若是按臣的步子走,怕是会耽误他们。”

最大的闻歌已经十岁了,再跟着他们学三字经,便是重头再学,难免对他不好。

闻衍想了想,“顾太师不如问问他们的意思,若是他们想留下,就继续跟着学一学,若是不想留下,就去另一间学里跟着几位先生学。”

“是,臣这便回去问问。”

顾元舜退下,闻衍就着茶水喝了口,“几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