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2/3页)

不等人答,他自顾自的就点头:“我也想。”

可是他父亲母亲不同意,还让人抱着他进了宫。

明霭小脸没什么精气神,撅着小嘴,眼皮还不住的往下滑。

殿下不想去读书了。

知道几位伴读都到了,钟萃特意命了膳房热了牛乳来,让他们都喝过,闻歌已经十岁了,王府偶尔也有备着,但闻歌自认为他已经长大了,用不着再喝这些奶了。

男子汉,应该喝酒。

在闻歌眼里,贵妃说话温柔细语,让人难以拒绝,只得把牛乳喝了。等净了手,便见贵妃郑重其事的看着他,闻歌也下意识挺直了腰板。

钟萃当他是个小大人一般:“闻歌,听说你已经学到增广了,真是不错。”

钟萃说话前,先对他进行了一番表扬。

闻歌压着往上的嘴角,眼里又有些惊诧。他还不到被家中重视,能告知他们事情的年纪,但闻歌没少听过外边的世家子弟们议论过。

都说宫中这位贵妃娘娘庶女出身,大字不识,是个文盲,便是如此,还入了天子的眼,稳坐高位,说起时都有些不屑,女子们也颇有些愤愤不平,闻歌听多了,心里也把贵妃当做大字不识的人,心里有些轻视。

他惊讶的问道:“娘娘也知道增广吗?”

她的姐姐,成亲王府的郡主,以及其他府上的贵女们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的,更不能准确的说出来。

她们都认为这些是男子学的,只会读诗词,这些文章上的事情闻歌跟她们也说不到一处。

钟萃随口就背了几句,说得随意:“不过读了读而已。”

闻歌现在还背不下来呢。

他们这些世家宗室子弟,不用走科举之路,平日里对自己的约束就少几分,读书也不是为了改换门庭,入朝为官,自然不像别人勤奋。

但这已经足够叫闻歌震惊了,他看向钟萃的目光满是惊奇,像是在看一位有学问的先生一样,心里很是敬佩,真心实意的夸奖:“娘娘真厉害。”

钟萃抿了抿嘴:“你也厉害。”

她在几位伴读身上看过,最后落在最小的小儿身上:“这里就你学得最多,学问最好,往后你们就要一处读书了,本宫想请你帮帮忙。”

闻歌少有的被人郑重托付的时候,心里不由得升出豪情来:“娘娘请说。”

钟萃眉眼弯弯,眼中全是暖光:“本宫想着,既然你是他们学问中最好的一个,那以后能不能在学问上指点一下他们呢?也帮帮他们,让他们跟你一样,能成为一个好学之人。”

闻歌自己都还得求学呢,但面对这样的请求,他偏生又十分心动,再看几个伴读,也不觉得他们是拖后腿的了,而是需要教导他们跟他一样厉害的了,他激动着小脸,还泛着红,郑重的点头:“娘娘放心,我会的。”

他会证明自己很厉害的。

“那就谢谢你了。”钟萃看时辰不早了,命人把昨晚连夜赶制的布袋拿了出来,给他们一人一个。

皇长子的是钟萃亲手所做,余下的是她身边的婢子们缝制的,几个布袋模样相差无几,样式又十分新颖,等他们背在身上,仿佛一身就有了读书的劲头来,来泛着困意的皇长子都摸了摸小书袋,答应了要好好读书,带着几位伴读雄赳赳的就走了。

钟萃看得发笑。

儿子才那么大点,但小小年纪又有自己的主见了,钟萃不由得想起他当年刚出生的时候,一晃,都过去了好几年了。

宗室里送进宫中读书的世子公子们也有十数位,但与皇长子等人并不在一处,他们当中多是已经开蒙读过一点书的,要另行授课,给他们授课的是翰林院的几位侍读侍讲。

朝中官员都是进士出身,能入翰林的也都是文采出众之辈,又在翰林院这等文气浓郁之地久待,在学问上却不是外边书院能比不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