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2/3页)

钟萃从侧殿进了承明殿内室,隔着厚重的纱帐,从隐约的缝隙中窥见外室中,陛下高坐在御案上,下边数位大臣依次落座,他们面色潮红,胸口起伏,钟萃进殿之前才争论过一回。

钟萃坐下时,闻衍狭长的眼眸往内室看了一眼,很快又收了回去,他面色平稳,丝毫没有动怒,与钟萃之前想的不同。

天子高居上位,一言不发。下边歇过片刻之后,恢复过来的大臣又开始说了起来:“陛下,吏部跟礼部推崇的陈培陈大人年事已高,会试何其重要,陈大人如今的年纪,哪有精力负责会试主考,还请陛下三思。”

对面同样绯色官服的大人起了身,反驳起来:“陈大人任过三次主考官,对会试流程再熟悉不过,年事已高又如何,陈大人经验足,便是放缓一些也是使得的。”

上首位的大人抬手:“臣附议,陈大人的确年事已高,臣举荐礼部的吴大人。”

“臣举荐王大人。”

科举早就由吏部转交给礼部,由礼部主持考核拟定,当今批阅定音,今科礼部拟定名单上奏后,闻衍还不曾批阅定下,大臣就纷纷上书反对,以礼部举荐的大臣年事已高为由,举荐了礼部其他官员。

出任会试主考官者为朝中重臣,按朝中规矩,重臣任择可由九卿与外省巡抚、总督公开举荐,此为廷荐,大臣借着廷荐干扰礼部举荐,是合大越律令的。

朝臣出面反对,闻衍倒也顺水推舟的压下了礼部拟定的名单,由着他们出列举荐,争论不止,不时就着茶水喝上两口,跟下边争得面红耳赤的朝臣相比,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钟萃还是第一次见大臣在承明殿就吵起来的,之前见到的内阁几位大臣莫不是底蕴深厚,造诣高深,说话时如唱念俱佳一般,颇有气度,都不像如今这样的,吵嚷得叫人皱眉。

杨培从外边匆匆进来,在天子面前停下:“陛下,都察院赵励赵大人求见。”

闻衍看了下边的大臣们一眼,这才开口:“宣。”

“是。”杨培朝外走,很快引了赵励进了殿内,赵励对殿中数位大臣目不斜视,见了礼便递上奏折:“陛下,臣近日听到几则关于朝中几位大臣的传闻,派人打听了一番,特来禀报。”

杨培从赵励手上接了折子递到案上,闻衍却没有打开,反倒往后一靠,饶有兴致的问道:“什么传闻?”

下边官员们心里顿时生出了不好的预感,赵励顿了顿,缓缓讲了起来。

赵励是在家中时,听到家中外出采买下人的谈话,言语中提到了几位官家,如今正是各地举子汇聚在京城时,举子们才学品貌皆是上等,自然叫不少的人家看中,有想与之结亲的想法,身为官宦人家,对着背景不显的举子们大多高高在上的。

好笑的是,别的举子们碍于这些世家官宦的势力,各自找了托词婉转一二,只有一位举子秉性直接,直接回拒了,丝毫没给面子。

赵家的婆子们说起这些事情时就当个热闹,她们平日里无事,最喜欢的就是说这些城中的趣事了,却叫赵励给听了去。

“王侍郎家想嫁女,登门威逼不成便发下狠话,拿举子前程做威胁,却不料那举子铁骨铮铮,始终不应,经过读书人一宣扬,现在城中都快传遍了,臣身为都察院御史,监察百官品性,自当秉明陛下。”

殿中推举王大人的大人十分气愤:“赵大人,陛下跟前你可不要胡说!王大人三品大员,若是要嫁女,这城中多的是好人家求上门,何必跟一个举子过不去的,简直是一派胡言!”

赵励不为所动,朝当今抬了抬手:“事情到底如何,陛下自有决断,大人何必着急。”

闻衍不置可否,捡了案上的折子翻开,随即轻笑了一声:“白侍郎家仆侵占百姓田地,被一纸状告到大理寺,吴家二爷与建安侯府公子在楼中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