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2/3页)

这一点杨喜是亲眼所见,不敢隐瞒:“师傅,是弟子亲眼见到的,德妃娘娘身边的大宫女芸香亲自捧了药材往太医院去了。”

陛下都亲自发话不许德妃娘娘再炖这药汤来了,德妃娘娘也应下了,从太医院里拿的药材现在没用了,这药材自是给还回去了。

不然,这些药材都没用了,缀霞宫留下来还能做别的用途不成?

杨培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只怪他近日被德妃娘娘日日不断的药汤给吓住了,那刘御医本是专为陛下看诊的御医,结果德妃娘娘疑心,非要寻了李御医来会诊,这便也罢了,偏生两位御医会诊后,德妃娘娘明知陛下身子无事,还日日亲自炖汤,陛下拿德妃娘娘无法,只能朝他们撒火。

近日伺候在御前的宫人们都小心翼翼的,陛下本就有些气恼,更是生怕触怒了天子不悦的。

“那就好那就好。”杨培摆摆手,让杨喜回外殿去当值,转身回了殿中,把缀霞宫的事一一禀报到天子跟前。

闻衍松了口气,其后几日,缀霞宫果真再没送药汤来。

过完年节,还不到开春,宫中开了封,百官们开始上朝。大朝会后,天子留了彭、范两位太傅并着几位尚书大臣。

开春后向来是吏部最为忙碌之时,吏部官员丝毫不敢懈怠,吏部尚书乌大人被留下来时心里便打好了草稿。

果然,在闲谈了几句后,天子目光移到他身上,问了起来:“官员调任之事,吏部可有何章程?”

吏部掌升迁、考核,朝中官员的功绩如何他们了如指掌,吏部掌升迁之事多年,吏部内自有章程,乌大人被问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心中不过一会就把话安排好了,被天子一问,也对答如流:“回陛下,吏部按的是百官的功绩排的,臣以命人加紧把功绩突出的官员名拟了出来,有不少大人已外放多年,如今正是该调任之时了。”

乌鹤的意思,是调任外放多年的官员,这些官员外放多年,资历已经足够。

不止乌鹤,各部行事都是如此,以稳、妥为主,外放多年的官员资历足,也有功绩,相比那些年轻的官员来,他们更愿意提拔老人来,何况他们为官也是这般一步步上来的。以保险为主。

其实往年时也是这样安排的,除了政绩突出之外,吏部还会看外放官员的年纪,若是年轻,就压一压,把资历足够的官员放前边,压上几年,等到年纪到了,资历够了,这才会把他们的名给添上来,吏部一向这般行事,拟上来的单子也是这样安排的,天子过目了呈上来的单子,插手的时候少,都是应允了的。

这次天子问,吏部尚书也老实作答,安排与往年并无多少差别,闻衍听了,点点头,乌大人以为天子表示知道了,闻衍随后又加了句:“外放多年的官员,多查一查,看看他们在当地的评语如何,朝中能办事之人还是少了些,也不是非要挑外放多年的人。”

能做到重臣位置的官员非是普通官员,心里的成算更重,尤其是像乌大人这等,更是会揣摩当今的心思,天子一句话便能够让他们在心里转三转了。

乌大人心里颤了颤,开始细细思索起来陛下这句话的意思。天子开口必然句句都是深意,陛下既然说了这话,便是在敲打他,让他也要多看看外放资历年头不久的。莫非陛下心中已经有人选了?

乌大人在心里筛选这个人是谁,最后随着几位大臣一同出了门。天子留下了彭、范两位太傅,对着他们二位,闻衍便不若对朝臣一般威严,反倒放松了下来,目光在两位太傅身上打量了几下。

范太傅脸色红润,这些日子在家中想必是过得不错的,彭太傅脸色不如范太傅,但也没有疲惫苍老之态,闻衍就着香茶喝了一口,笑着说了句:“太傅家中的事已经处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