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4/5页)

尤其前殿宴席不散,诸位娘娘无一想着要去永寿宫拿主意,反倒只这位娘娘命人跑了一趟,这才让我们得以出宫家来,难得见做事如此细致妥帖的了。”

两位大人听后,却不像两位夫人一般只听了音便当是风,反倒问了句:“钟嫔是如何说的?”

夫人们想了想,说道:“钟嫔说已命人去永寿宫拿了主意。”

“就没有说已得了太后的旨意等话?”

两位夫人仔细回想过,摇摇头:“不曾。”但只听前边那话,任谁听着都像是钟嫔传达的自是高太后的旨意的。

果然!两位太傅是自先帝时便入朝,一路随着当今继位而来,深知这其中的弯绕。高太后早年在当今夺位时受过伤,御医亲自诊断高太后要过多休养,宫宴到那时,以高太后的习性早已安寝,永寿宫中人深知高太后的作息,哪里会让随意一个宫人搅了高太后休养的。

彭范两位夫人也不傻,从两位太傅共同问出这话后,不过须臾就从中领悟到了:“大人的意思是这钟嫔说谎了?可她怎么敢的,这可是假借懿旨!”

“太后圣体为重,但那永寿宫却还有得用之人的。”

两位夫人也猜到了:“是徐嬷嬷。”

但徐嬷嬷便是在高太后面前有脸,却到底身份有别,又哪敢这般出口直言的,定是让钟嫔自行做主便是,两位太傅不由得说了句:“这钟嫔却是胆大。”

钟嫔如此,说到底也是不忍见后妃、夫人们耽于荣华殿,两位夫人受益了,知道这钟嫔是假借了高太后的懿旨,难免有两分担忧,同两位大人说起来:“钟嫔到底是一番好意,若是此事事发,还请老爷看在今日这情面上替她说上两句好话,免了这责罚才是。”

两位太傅只觉着宫中这位钟嫔也着实有本事,头一回见竟然让夫人都替她说起了话来,见夫人担忧的目光,又忍不住宽慰起来:“这钟嫔哪里会有事,便是别人有事,她也好好的。”

徐嬷嬷可不是对谁都能说这话的,若不是她心知这钟嫔发话过后毫发无损,又哪里敢让钟嫔自行拿主意的。

翌日入宫,两位太傅忍不住越发担忧起来:“看来这钟嫔远比我们想的要厉害。”两位太傅打定了主意要越发在天子面前多谏言提点,不让天子步上先帝之路,叫后宫妇人给迷了心窍,败坏多年基业名声。

但自二位太傅上朝后,他们心中担忧之事却并不曾发生过。接连数日,天子都在前殿处置宫务,不时到三更才歇下,甚至连后宫都不曾踏入半步,俨然一心放在朝政之上,甚至连那钟嫔的名讳都不曾提过一回。

钟萃连着多日忙着重午之事,重午过后,钟萃难得朝徐嬷嬷告了假,抽出空闲来陪了皇子几日,抱着他在外边走动。

母子连心,哪怕钟萃多日没有伴在他身边,但皇子仍然最亲近母妃,一个劲儿的往她怀里钻,平日抱他哄他的婢子们逗弄着说要抱一抱他都让他拒绝了,抿着小嘴,仿若十分不高兴的模样。

内务处专门购置了许多外边的玩具,都拆开叫人查验过才能送到皇子眼前来,拿在手上越发轻便的玩具他现在已经能握得稳当了,双手抱着,自己玩一玩,抬手朝钟萃这个母妃叫唤两声。

天子不时就忙着前殿宫务,多日不曾踏足后宫,钟萃等早便习以为常,只前殿传来天子多日三更才安歇,钟萃也忍不住生出感叹来:“陛下身为天子,为黎明,为百姓,却是再忧心不过。”

天子如此忙碌,钟萃也是理解的,再过两月便是科举之时,大越的科举,乡试每两年一考,会试每三年一考,今年正是每两年的乡试考核,科举是朝中大事,关乎国本官员,天子重视,下边官员才会有所震慑,万不敢懈怠了去的。

三哥钟云辉今年也要下场参加乡试,若是过了,便是举人老爷了,便是考不中进士,也是有功名在身的,此时定是勤以好学,不敢放松,连即将下场科举的学子都是如此,天子要裁定官员,权衡各方,自是更加忙碌。钟萃也读书,自是知道其中要耗费多少精力,对陛下更是十分钦佩,叫了芸香来:“去膳房打点一二,命人日日做了补汤送去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