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2/3页)

高太后上回生辰时,宫中嫔妃都送了礼,高太后都看了眼,说起缀霞宫奉上的经文,还称了句有心了,早前宫中那位良妃也擅写大字,每年娘娘生辰都会奉上经文来,娘娘看她写的更多一些。

后宫嫔妃都会读书写字,这并无甚出挑之处,徐嬷嬷也如娘娘那般看了便过了,徐嬷嬷接了前贤妃的宫务,还知道这位缀霞宫的小主去膳房亲自做了许多次糕点和菜色往前殿送了去的。

别的宫妃都是吩咐一声,给膳房打点一下,她却是亲自做,不嫌那膳房脏污,陈总管都在她面前说了好几回,徐嬷嬷有时来了兴致,也问上几句经过,不论其他,这一点却是叫徐嬷嬷认同的。想要讨好人,却也是必须得付出些代价的,哪有既想在宫中高枕床眠,衣鬓花香,又想空手就得天子恩宠的。没这么容易的事儿。

这都是往肤浅表面的说,如今见钟萃读的却是论语,在徐嬷嬷心中那便全然不同了。这宫中后妃,说是都会读书写字,其实也只是读过几本诗书,懂些规矩罢了,连真正读完三百千启蒙的都难,何况还读到论语这种高深的去了。论语读通透了,都是可以下场了。

读书认字会叫人赞美一句,读得好是会叫人由衷钦佩的。

钟萃顺着看了眼,乖巧的抿出一个笑,轻轻颔首:“只是随意读读罢了,算不得什么。”

“小主过谦了。”徐嬷嬷昨日还觉得这钟小主模样同那前朝苏贵妃相似,心中略有些不适,如今见她这副乖巧安静的模样,心里那些不适顿时散了去。这钟小主模样虽瞧着相似,但一身气度纯善端庄,哪有那苏贵妃半点娇弱不堪。

正说着,徐嬷嬷跟前儿的侍监匆匆跑了进来,在徐嬷嬷耳边压着声:“徐嬷嬷,前殿传来消息,说陛下今儿大发雷霆,朝中数位大臣被斥责痛骂,若不是彭范两位太傅拦着,只怕陛下要叫拖出去打板子了。”

今日正是大朝会,文武百官都会上朝。大朝会拨冗繁复,平日陛下只会召了内阁和六部商议朝中事务,轻易不开大朝会。

徐嬷嬷下意识看了眼钟萃,见她微微低着头,肃着脸:“怎么回事?”

侍监道:“说是朝中大臣请立后和龙嗣引起的,还有大臣提议叫陛下过继宗室子,以延绵血脉,陛下便当朝发火了。”

陛下自是该生气的,陛下膝下又不是没有子嗣,过继宗室子来算甚?须臾,徐嬷嬷又回了神儿,听出这话另一层意思:“陛下不知小主腹中怀有龙嗣?”

徐嬷嬷看向钟萃,钟萃茫然看向她。

承明殿外,跪了一地的朝中大臣,殿中,彭范两位大臣还在极力劝说:“陛下息怒,切不可再大动干戈了,若是再罚下去,只怕真会惹得朝臣非议了。”

淑妃之事一下旨,不止宫中传遍,连宫外都传遍了,议论纷纷,今日上朝,大臣们便请旨立后,甚至说出了过继宗室子的话来,惹得天子大怒,文臣御史向来头铁,陛下越恼,他们越是坚决的细数起陛下在位的不是。

不立中宫后位,后宫至今无一子嗣。这每一条都能叫他们恨不得说上三日三夜的不是来。

两位太傅自是不赞成过继宗室子的,只要如今后宫中有了皇子皇女,朝中过继的声音自是停下。在两位太傅看来,陛下处置淑、贤等后妃还是早了些,不如等中宫入宫再行处置,由中宫处置嫔妃,中宫便自然在宫中站稳了。

如此徐徐图之,总是比这般大刀阔斧更好,朝臣们也不会同时请旨陛下立后,他们也能更大的挑选一番。如今外边朝臣相逼,总是会再上表谏言,尤其那御史一脉,早就对陛下不立中宫之事百般挑剔。何况后宫接连数位嫔妃出事,却无子嗣诞下,御史自是会抓住这点。

闻衍不悦的坐在御案后,脸沉若墨,几乎咬牙蹦出话来:“息怒,朕要如何息怒!他们到现在还跪在外边威胁朕呢,简直是岂有此理!朕若是不做出决断来,他们是不是还要以死明志,朕倒是想看看,他们是要如何以表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