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3页)

中午两人在街边吃了碗阳春面,顺便跟伙计打听了一下在哪可以买到小牛犊。

伙计人不错,见两人是外地口音也没看轻,仔仔细细的跟他们说了去哪可以买到好牲口,价格也不贵。

老两口按着伙计指得路两人来到谷仓街。

一拐过来就闻到一股熟悉的粪臭味,整条街都是卖牛马牲口活物的。

今天来的有些晚了,不少好的牲口都被人挑走了,两人打算先转转,有好的就买,没有改天再来。

刘老汉边走边感叹:“这市场可真不错,比咱们镇上大多了!”

“是啊,你看前头还有卖猪仔的,过去打听打听卖不卖毛猪!”

夫妻二人过去一问,果然这家也卖毛猪,价格比镇上贵一些,要十文钱一斤,居然还包送。

不过刘家老两口可信不着他们送的,这猪还得自己亲自去挑才好。

继续往前走刘老汉突然看见一头小母牛,跟家里之前养的大花特别像,忍不住拉了拉刘翠花:“你看那头牛怎么样?”

刘老汉养了半辈子牲口,打眼一看就知道这头牛不错,蹄子宽大,性格温和,背宽腰粗看着像能使上力的。

卖牛的也是个老汉,年纪跟刘家两口子差不多大,见有人过来询问便道:“俺这个牛犊快一岁了,能干活价格也不贵,只要七两银子。”

七两银子可不少了,这还是个刚满岁的小牛,老家那头大花牛才卖了六两银子。不过府城自然是要比县城价格高些,也能理解。

刘老汉又把牛从头到脚看了一遍,怕有什么毛病,这个时代养一头牛可不容易,万一得病死了,那可是损失惨重!

检查完没毛病,刘翠花开始跟卖家砍价,最后花了六两五钱买了下来。

有了牛犊还得买辆牛车,刚巧旁边有个卖二手牛车的正在吆喝。

走过去问了问,这么一辆二手的牛车也要二两银子,后面的车板子之前拉东西沤得不太好了,倒是两个车辕还行,回去修修也能凑合用。

刘翠花又是一顿砍价,最后一两二钱银子就把车买了下来,直接套在刚买的小母牛身上,老两口赶着车回了家。

这一趟收获颇丰,刘翠花心里充满了干劲,自己能在镇上立稳脚跟,来了府城也同样可以!

*

刘老汉赶着牛车进院把大伙都吸引出来。

“娘,你们买牛车啦!”

刘翠花解开围巾笑道:“咋样,这小牛犊不错吧!”

“跟咱家大花牛真像!”

“你爹也是觉得像,一眼就相中了,花了不到七两银子呢!”

刘灵芝摸摸小牛的脑袋:“挺好,有了脚力去哪都方便。”

刘翠花进了屋徐渊正在炒菜,赶紧洗洗手上前帮忙。

“婶子你去歇着吧,马上就好了。”

锅里蒸了发面的馍馍,锅底煮了稀粥。切了点从家里带来的咸肉炒豆角,再切点小咸菜,一顿饭简简单单的做好了。

刘翠花把饭桌放上,小丫睡醒了,揉着眼睛要奶奶抱,突然听见院子里的牛叫声:“奶奶,牛牛,去看牛牛。”

刘翠花又抱着孙女出去看小牛。

院子里刘老汉车卸下来,把牛拴在旁边。小牛刚到家还不熟悉环境,瞪着大眼睛有些拘谨,见几个人围着它,吓得小牛直躲。

“爹,咱们这院子里没地方搭牛棚啊。”

以前在安平镇的时候,后面有一大片空地,刘老汉专门给牛搭了个棚子。冬天可以遮风,夏天可以挡雨,牛粪直接拿来沤菜地。

如今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没有牛棚,小牛在院子里拉尿时间久了,多熏得慌。

刘老汉叼着烟袋转了一圈,指着门口那块空地道:“在这给它圈个棚子,平日里多打扫着些。”

爷俩说干就干,刚好院子里有几块旧木板,拆拆钉钉很快就把牛棚圈出大概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