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2/3页)

刘翠花笑着骂他:“怎么还给我买一个,多大岁数的人了,吃这个不让人笑话。”

刘老汉赶着牛车抽烟袋:“谁愿意笑话就笑话,又没花他家的钱。”

小哥俩坐在车尾紧挨着,徐渊舔着甜丝丝的冰糖葫舍不得吃。

许多年以后徐渊回想起这一幕都忍不住微笑,夕阳西下,天边像染了胭脂,他们一家四口坐在车上,吃着冰糖葫芦,空气里仿佛都沾了酸甜的味道。

*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几日猪肉卖的差不多了,刘家肉铺关了门,等来年初六才开张。

往年这个时候只有刘家三口筹备着年货,今年多了个人,突然感觉热闹了不少。

特别是刘灵芝,身边有了玩伴,也不愿意往外跑了,小哥俩坐在炕上编草绳都能玩一天。

要说这俩孩子也是投缘,虽然一个是急脾气,另一个是温吞性子,可刘灵芝从来没跟徐渊红过脸,总觉得他比自己小,过去又吃了太多苦,处处都让着他。

徐渊更是知道分寸,勤快又懂事,对刘灵芝天然带着崇拜,恨不得把他的话当圣旨,大哥说啥都是对的。

昨个夜里下了场大雪,一大早刘老汉起来扫雪。

徐渊躺在炕上听着沙沙的扫雪声,头一次睡了个懒觉。倒是刘灵芝今天早早醒了,躺在被窝里不想动。

“孩儿们,快起来,娘给你们蒸了年糕!”刘翠花一嗓子把人喊醒。

两个孩子爬起来穿上衣服,急忙跑过来捧场。

其实年糕刘家每年都做,刘灵芝也说不上多爱吃。他喜欢看徐渊吃,这孩子好像什么都没吃过似的,吃起东西香喷喷的,光看他吃就有食欲,让刘灵芝想起自己以前养的那条小黑狗,怪可爱的。

刘翠花一人夹了一块,撒了亮晶晶的白糖。“慢点别烫着。”

徐渊就乖乖的抱着碗,等着凉的差不多了,才咬一口,顿时甜的眯起眼睛。

刘灵芝忍不住咯咯的笑起来,伸手揉了揉他脑袋:“我娘做的年糕好吃吧?”

“好吃,婶做的东西太好吃了!”

“吃完洗洗手,去试试我做衣服合不合身。”刘翠花老早就扯了布,给两个孩子一人做了一件新棉袄。

“哎!”徐渊吃完年糕又迫不及待的去试衣服。

刘翠花给他做的是一件宝蓝色的斜襟棉长褂子,刘灵芝则是一件天青色的对襟棉袄。用的都是上好的料子,里面塞的是雪花棉,穿在身上又轻又暖。

徐渊穿着新衣服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笑的光见牙不见眼?

“娘,你觉没觉得大郎长高了。”刘灵芝伸手比划。徐渊刚来的时候只到他胸口那么高,现在快长到肩膀了,人也胖了一圈,小脸圆圆的特别招人稀罕。

刘翠花点点头:“是长高了不少,多亏我做衣服的时候留了量,穿到明年不成问题。”

徐渊过去被虐待的狠了,营养跟不上才又瘦又小,如今在刘家吃得好穿的好,自然像雨后的春笋一样,蹭蹭的往上长。

刘老汉扫完雪跺跺脚走进来:“昨夜这雪下的可够大的,也不知道外面怎么样了,待会你蒸点馒头,我去后街看看三叔。”

“哎,我这就去发面。”刘翠花让俩孩子赶紧把衣服脱下来,留着过年那日再穿,自己则端着盆去厨房和面。

刘老汉口中的三叔并不是他家亲戚,而是他们原来租房子的房东。

刚来镇上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经人介绍租了一户秀才公的房子,那秀才公就是三叔。

三叔姓张,今年已经有六十多岁了,原本膝下有个儿子,却不料儿子体弱,不到三十岁就早早离世了,妻子也在儿子去世后没两年跟着一起走了。剩下他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靠着两间房收租生活,刘灵芝的那副象棋就是他赊给刘老汉的。

老头虽然脾气古怪,但为人却不坏,住在一起的时候也没少帮衬他们一家,年年过年还拄着拐给送两幅对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