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4/9页)

牡丹小组的同学培育的是一株牡丹幼苗,长势还不错,记录过程非常认真详细,听得老师们连连点头。

力量小组很有创意,也许是想体会“种子的力量”,他们尝试着不同植物的种子,记录过程,对种子的力量进行评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种子的力量与种子的大小没有关系。

听得其他几位同学都在下面闷笑。厉浩扫了一眼台下,严肃地说:“所有的研究,都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力量小组的科研精神很不错。”

力量小组的三位男生感激地看了一眼厉浩教授,刚才还在闷笑的同学低下头不敢再笑。

甜果小组试着培育苹果、柑桔幼苗,但因为不懂得不同种苗对土壤、日照、灌溉的要求,最后只得到一株相对强壮的金桔树苗。

当他们讲述失败的过程时,底下再没有人嘲笑,都认真倾听着。

科研,本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创新的过程。

林满慧若有所思,抬头看向评委席上的五位教授。

三男两女,五十岁左右的年纪,眼眸中带着一份执着与天真,衣着朴素、态度和蔼——这是真正扎根农场的科学家,难怪能够得到这么多人尊敬。

原本只是为了实现咸鱼梦想、掩盖木系异能存在而报名参加萌芽计划,可是现在林满慧的内心开始有了真正的期待。

听到绽放的名字,季问松镇静自若走出来,介绍着自己小组的培育过程。

——将带芽头的块茎埋进花盆泥土之中,露出一点嫩芽,多晒太阳,但又不能暴晒。大丽花最怕水涝烂根,所以浇花之前会准备一根竹签插入盆中进行判断。

听外甥在底下侃侃而谈,任斯年含笑而立,微微颔首。

待季问松汇报完,底下几个同学悄悄叹了一口气,绽放小组的培育过程科学、细致、一丝不苟,难怪能让花朵绽放得如此美丽。

看来,优胜者会是绽放小组。刚汇报完的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达成了这个共识。

胡大志撇了撇嘴,看了一眼季问松,又扫了眼任斯年,在心里暗暗吐槽:你有这么强大的外援,我们可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

听完季问松的汇报,厉浩的脸上并没有露出欢喜之色,他冷着脸问:“你这块茎是从哪里拿到的?”

任斯年在一旁笑道:“老师,是我给他们的。”

季问松也老老实实地汇报:“是从我舅舅那里拿到的,听说是实验室新培育出来的品种,我们想种种试试看。”

厉浩点了点头:“是今年新培育出来的并蒂1号,没想到你们不仅种植成功,还能两个月开花,难得。”

陈淑仪笑道:“莫小看了孩子们,他们心灵手巧,天生与植物亲近。”

金岭抬手扶了下镜框,专注地看了眼季问松,道:“这孩子是个科研人才,种花可惜了,不如跟我一起研究水稻吧。”

罗瑞冬严肃地横了他一眼:“还没定呢,你就开始抢人了?”

金岭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这不是见猎心喜么。”

林嘉明听到这话心中一阵欢喜,梦中季问松的确是去了水稻研究所,原来是金教授看中了他。

这一次,绽放小组赢定了!

汪丽霞温柔地问季问松:“你是组长?组员们的分工合作是怎样安排的呢?”

季问松显然没有想到教授们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愣了一下,回身看一眼林嘉明和康华,示意他们上前。

虽说在梦里过了一生,但那平淡如水的一生并没有让林嘉明的见识、品性、能力提升太多,最多只是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有了更高的人生目标。同时面对五位传说中的农业科学家,林嘉明有点紧张,大力吞咽了一口口水。

季问松介绍着团队成员:“这位是林嘉明同学、康华同学。”

林嘉明说:“教授们好,我是林嘉明,我的主要工作是记录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