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9页)

林满慧凑近一看,真是惊喜——除了之前绸花换来的鸡蛋之外,还多了两根肉骨头。正宗的筒子骨,上面有不少肉,这可是好东西。

林景严有些忐忑:“楚哥不会让我干坏事吧?”

林满慧看了他一眼:“如果是坏事,你不会拒绝吗?”

林景严挺直了腰,表情严肃地说:“小妹你放心,我已经在爸妈的遗像前发过誓,绝对不会违规犯法的事。哪怕是肉骨头,也不能收买我。”

林满慧扑哧一笑,连连点头。

楚寒送来的猪大骨新鲜多肉,炖汤味道极美,连吃了两天骨头汤,林满慧一嘴的肉香,心满意足。

接下来的日子,林景严一直惴惴不安,以为楚寒会让他做什么不好的事。结果等了大半个月,什么都没有发生。

楚寒仿佛是那天空中偶尔飞过的孤雁,一道残影之后,瞬间便消失不见。

转眼到了五月,农场中学每年最盛大的一次选拔赛马上就要开始,所有的初一同学都兴奋地摩拳擦掌,等待着农科所技术小组的出题。

军山农场农、林、渔、牧皆有,对科研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极大。建农场之时,就制订了一个“萌芽计划”,从内部子弟中挑选、培养农业科学人才。

农科所每年会从初一年级挑选优秀学生,节假日跟着技术人员一起深入田间地头,用六年时光培养农业小能手,将来高中毕业可直接进入农科所工作。

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将由农场直接推荐进入工农兵大学继续进修。

高考取消的这些年里,这是一条通往大学的康庄大道。因此,每年五月中旬,初一年级都会迎来一场激烈的竞争。

林满慧听到这个“萌芽计划”,有些蠢蠢欲动。

想她一个在末世为苟活而不断修炼的成年人,一直待在教室里和一群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一起上课,虽说和平温馨,但真的很无聊。

现在机会来了。

如果被选中,她就可以走出教室,和农科所的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如何改良种子、培育新品种、对抗病虫害,比光看书有意思多了。

五月的阳光,开始有些灼热。

农科所“萌芽计划”的选拔细则终于公示,一张红底黑字的大海报贴在布告栏。听到这个消息,初一年级的同学一下课纷纷从教室里跑出来,布告栏前人头攒动,议论纷纷。

“看到了,看到了,选拔条件出来了。”

“什么条件?别挤呀,我还没看清楚呢。”

“啊,要组队?”

有人看不见布告,站在后排急得直跳却,扯开嗓子喊:“前面的同学,念一下嘛,我们都看不到。”

林满慧没有凑这个热闹,她靠在小花坛边沿,远远看着那拥挤的人群,竖起耳朵倾听着那边的对话。

农场建设于五十年代,那时识字、读书的人少,初中已经算是高学历。再加上普遍读书晚,大多七、八岁才上小学,小学毕业上完初一,正是十四、五岁的年纪。

萌芽计划的初衷,便是从这拔既有文化基础、又正值年少思维最活跃的孩子中挑选出热爱农业、喜欢科学的优秀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真正扎根农场、懂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历经近二十年时间的发展,计划初具成效。农科所里目前最精干的科研人才,大都是从小抓起的萌芽计划成员。他们深入田野,与农场职工同吃同住,能吃苦、懂技术、有热情,为农场丰产丰收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分场的军山3号水稻,三分场的军山4号甜橙、军山5号、6号辣椒全国闻名,都有他们参与的身影。

林满慧心想,虽说现在的木系异能还没有达到中级,只能蕴养身体,但未来只要努力修炼,总能达到中级,滋养万物。到时候懂点农业技术,异能在手,万事不愁。

这么一想,当个农科所的技术人员真的很适合自己的咸鱼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