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4页)

林满慧没有动,她想努力找回冥想的感觉。自己这破败的身体太过虚弱,春天的阳光这么暖和,她却脚底发寒、后背流虚汗。

可是林景严叽叽喳喳在一旁说个不停,似乎小妹不发话,他不敢离开一样。林满慧被他吵得没奈何,只得睁开眼:“不打了?”

林景严连连点头:“不打了,不打了。”

林满慧“哦”了一声,抬手帮他解开绸带。

解开绸带之后,林景严松了一口气,将菜刀放在窗台。二话不说,背起林满慧就往外跑,一边跑一边说:“走!我们一起去把四哥带回来。”

林满慧只有十二岁,因为年幼早产、瘦弱多病,个子矮小、轻得很。陡然被人背起,四周的一切变得有些飘忽。

连脊房那红色的山墙上“农业学大寨”五个白色油漆大字迅速向后退去,路边的苦楝树开出浅紫色的花朵,一簇一簇的,浓烈的香气忽远忽近。

前胸挨着林景严的温暖的后背,双手扶着他薄而坚实的肩膀,一种奇特的安全感包裹着林满慧——看来以前的自己真的很依赖、信任五哥。

林满慧右手拿着那条皱巴巴的绸带,扬起头、闭上眼,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暖的。

林景严显然经常背小妹,单手托住她,跑得又快又稳,一边跑还不忘说话:“小妹,你请了几天病假,天天窝在屋里。今天看着精神不错,正好出来走动走动。”

军山农场共有五个分场,三分场靠近小军山的山脚,以种植果树、蔬菜为主。主干道农耕大道与四喜路交叉路口有一家小小的供销社,平时卖些针线、肥皂、油盐酱醋等日用品。

林景严脚程快,一路小跑,约摸五、六分钟的样子,就来到供销社门口。此刻这间红砖青瓦的小平房门口已经聚集了一堆人,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有劝架的——

“林景勇,有话好好说,不要发脾气嘛。”

“魏艳你也积点口德吧,干嘛扯出人家父母?”

有烦躁的——

“在供销社里吵什么吵?我们还要买东西呢。”

“大男人买什么绸带?花里胡哨的,不能吃不能穿。有那钱和布票,不会扯几尺棉布做件新衣裳?”

也有看戏不怕台高的——

“林景勇你这人怎么跟娘们儿一样,光说不练。”

“就是,说了这半天,也没见真动手……”

看到林景严背着妹妹过来,众人迅速让开一条路。

在这个娱乐活动匮乏、人与人之间没什么隐私可言的七十年代,哪家吵架都会围一群人过来看热闹。

林家兄妹一来,代表热闹会升级!观众的眼中都露出兴奋之色。

迈过供销社的门槛,林景严蹲下来,轻手轻脚将林满慧放下。

无数道目光投注在林满慧身上,这让她觉得有些不自在。离开这个世界太久,很多记忆缺失,这些人她都不认得。

她低眉敛目,乖巧跟在林景严身后,走进光线略显阴暗的供销社。

一间层高大约四米的平房,高高的方格木窗玻璃透过丝丝阳光,在水泥地板上映下光影。

水泥砌的柜台显得冰冷无比,上面摆着几个装瓜子、花生、油炸小零食的封口玻璃瓶,里边一溜货架上摆着肥皂、毛巾、蓝布,柜台旁还有两口大大的瓦缸,上面贴张红纸,写着几个字——

酱油、醋。

柜台后站着一个烫着大波浪卷的三十多岁女子,一脸的刻薄相,眼睛扫过林景严、林满慧,薄薄的嘴唇上下开合,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

“哟~这是准备打群架?到底是没爸妈的孩子,就是团结呀。”

“轰!”

一个身穿红色背心、外套一件深蓝色工作装的年青男人一巴掌拍在水泥柜台上,干惯体力活的他,一只大手掌力量感十足,拍在水泥台面上发出沉闷、巨大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