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迢迢长路55(第2/8页)

“会不会是这个举报人抄错了地址?”

为了收集一些不正常事件的信息,京城时报上常年挂着民俗调查部的来稿征集邀请,也留下了地址,也是这个举报人看到地址,又只注意到了调查部,就以为这举报是归他们管的寄信过来。

“队长,拆开看看吧。”娃娃脸此刻显然是十分好奇这举报信的内容,撺掇着自家队长赶快拆信。

被他喊作队长的乃是上身皮衣,下身西裤配皮靴的女人,舒九。

她的面容很难判断出年纪,长相说得上是寡淡,长发被红色发绳缠绕成高挑的马尾,骨节分明的手指苍白没有一丝的血色。

她眉目清淡,可一双眼睛宛如内蕴浩瀚星辰,让人看上一眼便忍不住沉沦其中。

舒九纤细的手指漫不经心地拿起举报信,手指微微一动,这信封的封口处就像是被吹开了一般,食指与中指一挟,内里的信笺便出现在了掌中。

她的眼神快速地扫过信笺上的内容,目光落在《新都时报》上眼神一凝,随后将信笺放在桌子上,语气淡淡。

“你们都过来看看,还真是给我们的举报信。”

得了队长的允许,第三小队在场的几位队员们顿时都拥挤了过来,娃娃脸率先戴着手套把信笺拿在手里念了一遍,尽管念了内容,但小队的队员们还是挨个挤着脑袋过来将这举报信在手中传阅了一遍。

等到这信纸传阅了一圈之后,队员们面面相觑。

尤其是这末尾的落款处,“一位热心的北宁群众。”

虽然看起来毫无问题,但莫名的让人心里觉得怪怪的,好像这个落款有什么隐藏含义一般。

“头儿,这新都时报不就在咱们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隔壁吗?”

憋不住话的娃娃脸率先开口询问。

“谈谈你们对这封信的想法。”舒九坐在椅子上,纤细的手指如同弹钢琴一般在桌面上下轻敲。

她没有说是谈谈这封信的内容,也没有说是谈谈这封信的来处,但这句话一处,第三小队的队员们已经各自快速地对视一眼,旋即组织语言思索起来。

“我看了一下这封举报信的信纸还有墨水,看起来都是市面上用量很大的常见款,材质并没有特殊之处,几乎全大宁都有的卖,不过邮戳上是京城本地的邮戳,从前门寄出,这明显是在我们小队的辖区范围内,不知道这位热心的北宁群众是故意寄给我们的,还是偶然,从这信上落款的内容来判断,这位不知名的热心群众应该也是北宁人。”

舒九没有开口,队员们相继说着自己的想法。

“这信上的字不是打字机,而是钢笔写出来的,而且字迹清晰没有谬误,所用的也是白话。至少说明这位热心群众接受了新式教育,教育程度应该不低,只不过字迹有些潦草了一些。”

顺着娃娃脸的分析,其他队员对于举报人干脆也称呼为“热心的北宁群众”。

“不,你看着墨水字迹潦草,很多都有些不顺,看样子这位热心的北宁群众是特意怕别人通过字迹认出,用了左手来写字隐藏自己的真正笔记。”

“我们看到这纸上的墨水痕迹有些重,很有可能是这位热心群众从右手写字换成左手很不习惯,用笔有些用力,当然,也有着另一种可能,就是热心群众的手很重,经常做力气很大的活计,或者是单纯的手劲儿大。”

一位队员挠了挠头,

“先不说别的,这位热心群众既然知道往我们这里寄信,哪他是怎么知道我们其实是通玄司的人?我们小队已经用民俗部的名头三年了,难道说这位热心群众之前跟我们打过交道?”

“说的是啊,我们现在可都是一个个考过了记者证的记者,这人究竟是怎么知道的?若说是自己观察力惊人还好说,若是从其他渠道知道,我们小队岂不是摆在明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