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时刻,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一种情绪上来,会做一些反常的举动。

比如我早上挤地铁上班,走到宜山路站,正要换9号线到漕河泾。宜山路是最难走(没有之一)的站点。走路,不停走路。转弯,不断转弯。爬楼梯,上上下下五个楼梯。

换乘时,两拨人紧贴墙壁,向着相反的方向前进。左抬头能看到雾霾天,右转身能看到人群。所有人都在走着、赶着,为了打上一个不迟到的卡,我也跟在里面。那个上班点,像是生活唯一的目的,桎梏着所有乘客。

只是一个平常的早晨,不知为何,躲在人群中移动的时候,我的眼泪突然就出来了。我当时很想哭出声。我到底在干什么?真的喜欢这种生活吗?没敢细想,赶紧让自己跑起来。

我在文章里写过:有时候会想,25岁了,我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但更多时候我会想起那句:我才25岁,我可以成为一切想成为的人。

很抱歉,我都快30岁了,也还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前想“有趣”,后来想“酷”,但无论是哪种,都不像真的我。

如果不用考虑谋生这件事,我最想去做什么?我坚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才是真正的我。答案很简单,这么多年一直没变:给我更多的时间读书、写字。

只有读书才能让我有安全感,只有写字才能给我存在感。现在想来,活这么大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每天泡在图书馆的大学时代。

毕业这几年,在上海找过几份工作糊口。每天醒来,跟往日一样,起床、洗漱、坐地铁、打卡、上班、下班。在白天,努力做一个有趣且酷的大人。晚上八九点到家,往沙发上一坐,打开电脑,敲着前晚还没完成的小说。

夜深时,小区静下来,我看向黑漆漆的窗外,夜深沉如死寂,只有我笔下的人物是鲜活的。

所以,特别希望夜能长一点。

对我而言,写作这一年多来,最大的困难不是没时间写,也不是不知道写什么,是我总觉得自己写得太烂。到现在我依然不能用文字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后来我释怀了,写得不好没关系,一定要坚持写。写下去,要么更烂,要么更好。不写,就永远只能这么烂了。

写作是一件孤独又强大的事,我把自己安置在一个情境里,按照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有时候被理解,有时候被唾弃。我一次次反思:是这样吗?为什么不是?是他们太肤浅!终究是我太幼稚了!

就这样反复挣扎了好几年。只要动笔写字,我总会为了认知问题跟自己较劲。我想,下笔时有所畏惧,才能写出更强大更长久的文字。

比较幸运,写了半年不到,二十多家出版社来找我出书,短中长篇小说、散文随笔都有。但我面对每个编辑和读者,依旧心虚得很。

这本书写了一年多,除了对外发布过的四万字,我又加了八万字新文。所有小说的构思几乎都是在白天完成的。坐地铁时、走路时、吃饭时,或是在冗长的会议上,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就赶紧记录下来。晚上下班到家,赶紧动笔。写好了初稿,我又改了四遍,反复打磨,才终于完成了这本书。

我记得交稿的那天,清明节刚过,天气还有点冷。我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天已经亮了。小区东面的太阳刚刚升起,那是我在上海第一次看到日出。它又圆又大,出现在我的面前,离我很近很近,又越来越远。此时我意识到写书的生活告一段落了,另一种未知的生活就要开始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悲伤情绪吞噬着我,让我在那个早晨终于大哭了一场。

如果有一天,我能在文字上取得一点成绩,那我要谢自己,谢我对文字还保留着一丝敬畏,以及一种孤勇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