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2/3页)

重瑞连声应下,又躬身道:“外头还在落雨,奴才遣几个伶俐的小宦官为您引路。”

“人多事杂,还是不必了。”谢钰出言拒绝。

他大步行出太极殿,亲自打起一柄玉骨伞,往宣武堂的方向而去。

地处偏僻的宣武堂雨中更是冷寂。只几名披着蓑衣的马奴正冒雨在场中洒扫,远远见谢钰过来,忙上前齐齐与他行礼:“谢大人——”

谢钰抬手令他们尽数退下,孤身立在边缘处,抬目望向场内。

地面上的血迹已被清洗干净,连沾染过血色的草皮都已被花匠冒着烈日换过一茬。加之今日里的大雨冲刷之下,更是清净得不留星点痕迹。

似有心之人凌厉的手段。

泠崖自暗处现身,对谢钰抱拳低声道:“大人,一盏茶之前,饲养那匹矮脚马的马奴禁不住严刑,断气了。”

谢钰握着伞柄的长指收紧,眸色微寒:“可问出什么?”

“他认自己是顺王的人。却不认下毒之事。”泠崖微顿,愈发压低了语声:“大人,可要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

谢钰沉默片刻,皱眉道:“不必。你只消去查,除马奴之外可还有旁人接近过御马。”

再高明的手段,施展两次便也落了下风。

而顺王并非是这等愚蠢之人,更不会作茧自缚。

“是。”泠崖应了一声,似察觉到了什么般骤然抬首,继而迅速隐入暗处,借着雨声低声提醒谢钰:“大人,有人来了。”

谢钰并未作答,只平静地抬起视线,看着雨水往马场中浇打出白浪。

稍顷,一道清雅的女声落于嘈杂雨声中,轻雾般一拂既散。

“谢少师。”

谢钰面色平静,并无半分讶异。只随之回身,往声来的方向抬目望去。

一位宫装丽人自烟雨深处,款步而来。

身侧的宫娥替她打着柄梅花面的玉骨伞,伞下的女子一身清净的浅云色宫装,眉间扫了淡淡的螺子黛,唇色浅淡,未染胭脂。面上神情疏离,冷如月下朝露。

“静太妃。”谢钰循礼淡声问候。

实则这一声太妃,未免有些将人唤得老了。

静太妃本名静婉,早年间曾是顺王养女,以贵人的名义入宫,数年后晋升为妃。随着先帝大去,又成为宫中太妃。

但若论年纪,如今也不过双十年华。

静太妃却似对谢钰的称呼并无半分在意,只淡淡颔首,启唇道:“昨日之事,本宫已经听闻。这劣马生性难驯,幸而谢少师在侧,杀马救驾。这才并未伤到龙体。实乃大幸。”

她淡色的唇微抬,眸底却仍如静水般不起波澜:“若是本宫不曾记错。数年之前从马蹄下救驾的,也是少师。”

谢钰并不欲多言,便将那层机锋挑开:“静太妃是在怀疑臣?”

“此事于少师并无益处。”静太妃的语声平淡得没有半分起伏:“本宫此来,只是想请少师在宫中稍住几日。协助王爷将此案查清。”

“找到幕后之人,既洗去王爷身上的污水,同时也还少师一份清白。想必少师不会拒绝。”

话已至此,没有推诿的余地。

谢钰淡声:“既是王爷命令,臣自当尽心。”

身为宫中太妃,静太妃不宜与谢钰过多攀谈,见他已答应,便只淡淡颔首,又重新抬步,往内宫的方向离去。

将要行出宣武堂时,她略微停下步子,却并未回首。那平静的语声隔着雨幕传来,轻得像是一层烟雾:“听闻士人最看重知遇之恩,愿为之而死。”

“谢少师文人风骨,想必不是那等忘恩负义之辈。”

她说罢,重新抬步,再未置一词。

那纤弱的身影没于连天的雨幕之中,顷刻便没了踪迹。

*

这场大雨绵延了许久,数日后方歇。

折枝吹灭了红烛,独自躺在锦被里,看着帐顶上依稀可见的云纹,心中仍有几分不真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