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如闪电般归来(第2/3页)

万脩正要开口,景丹却抢先一步说道:“陛下,臣以为,在谈如何救河西前,还得先理清一事。”

第五伦皱眉:“何事?”

万脩在朝景丹微微摇头,但景丹咬咬牙,还是脱口而出!

“凉州刺史、窦友、梁统等人,皆是我大魏忠良朝臣,被困胡尘,自当救援,但击退匈奴入寇,救下人后,是否还要耗费巨资,令兵卒在河西与羌胡苦苦争战,确实值得商榷!”

……

景丹那话一提出来,第五伦便久久缄默,车上顿时安静下来,万脩几次想开口,第五伦都阻止了他,只道:“先勿说话,予怕在车中就痛骂孙卿,传出去不好。”

旋即瞪了景丹一眼:“御史大夫在关中待久,不知道全局,糊涂了,且再重新想想,到了温室殿再回话!”

然后第五伦就用手抚膺,原来是在给自己顺气,身为皇帝,虽然权力熏天,但每天要面对的糟心事也越来越多,第五伦知道每一次暴怒都会引发巨大影响,所以喜欢隐忍,但这次确实对景丹颇为失望。

方才的警告已颇为严重,一般人早就软了,岂料到了温室殿中,第五伦让景丹“重新组织语言”时,这位对第五伦性格门清的御史大夫,居然坚持己见。

“臣知道陛下想听何事,当初陛下就说过,一天下、御羌胡,这是两场仗,必须同时打。”

景丹说出了自己的苦衷:“但如今情形是,我朝自建国以来,无岁不战,军役方费,事不相赡,士民疲之以远戍,农功消于转运,资财竭于征发。百姓力屈,不复堪命。以至于许多地方,男丁皆被征发,田畴不得垦辟,禾稼不得收入。”

“臣回关中后,专注于发兵粮供给关东,以期早日一统,但刚打完荆襄、两淮,如今府库空虚,确实再经不起一场大战了。”

“眼下匈奴复强,西羌桀骜,恐怕都非一年半载必能降服,河西远在边陲,为羌胡夹击,这次保得住,下次呢?若我朝正与吴、蜀交兵时,羌胡再至,到时候难道要放弃一统良机,仓促北返么?”

景丹苦口婆心地解释道:“河西、金城边警尚是机密,但瞒不住,一旦传开,朝臣定有不少人,也会建言放弃边陲,认为河西金城乃是不毛之地,得其地,不足以为利;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臣与彼辈不同,绝非是劝陛下学汉元帝永弃珠崖。”

这确实是朝中一直存在的看法,而且是主流观点,以为开拓边地只是皇帝好大喜功,无用于国、民。最典型的例子,汉武帝开边,就要克服巨大的反对。等到他统一南越,把海南岛也纳入了疆土,建立珠崖,结果到了汉元帝,因为当地叛服不定,每年都得花朝廷一大笔钱维稳,所以就直接放弃了。

看似崽卖爷田,但第五伦的老师扬雄与朝中有识之士,却拍手叫好说:“朱崖之绝,捐之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

而景丹,当不是这样的人,他去上谷边陲做过官,又镇守幽州多年,明白边地缓冲区的存在,恰恰是内郡繁荣的保障。

景丹道:“诚然,河西、金城固然有用于御虏,但如今形势所迫,既然内外无法两全,不如效仿汉武弃戍轮台,专心于一统……”

第五伦已经保持极大的耐心,直到此时才打断景丹的话:“然后等予儿孙时,天下复一,国力强盛时,再夺回来?”

景丹垂首:“此权宜之计也……”

第五伦颔首,只看向早就忍不住的万脩:“君游以为呢?”

既然景丹坚持己见,那万脩也一如昨天二人吵架时的态度:“臣以为,御史大夫大错特错!”

“其一,河西、金城虽在新莽时为羌胡侵占不少土地,但郡城及要塞尚在编户齐民手中,关隘完固,适于固守,而当地人素来尚武,男女老少皆能持刃作战,有民三十万,相当于兵卒十五万,匈奴若不倾巢而至,绝不可能轻取河西,休说此次不一定有功,下回再入寇时,除非朝廷主动放弃,否则河西军民,亦会战至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