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东北易帜(第2/3页)

“这可比一刘子舆难对付多了。”

看来,将在下曲阳用来对付铜马的“疏阵”推广刻不容缓。此乃孙膑兵法十阵之一,一般用法在于把士卒分成若干战斗小群布列,不过兵法上也没细细说明白。

第五伦遂自由发挥加以改造,因每屯列为五行,作为基本单位,亦称之为“五行阵”,接下来冀州漫长的治安战,足以试验此阵是否牢靠。

可究竟应该派谁来陪这两路残兵耗下去呢?

经过几次战争,第五伦也基本试出了手下众将的长短……额,还是应该说“深浅”?

他的意思是,置将不可不察也,六韬里说,为将者为五材,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但能五德俱全的少之又少——比如吴汉就缺了仁。

还有十过,毛病也多种多样,在第五伦看来,景丹虽智而心怯者,耿纯虽智而心缓,具体到战例里,二人防守战都极佳,可进攻却不行。

景丹潼塬之战打得极好,但让他攻上党、太原就勉勉强强。

耿纯在与铜马打消耗战时几无错漏,当时耿纯军在前,离第五伦大营数里,贼忽然乘夜攻之,箭矢如雨点射进营中,士卒多有死伤。但耿纯勒令部众,坚守不动,选出敢死队二千人,都手持强弩,各著三矢,令他们轻骑潜行,绕入贼兵背后,齐声呼叫,强弩并发,贼众惊走,耿纯追击,大破贼兵。

可一旦到了反攻阶段,就经常犯迷糊。

如今景丹病没全好,耿纯也伤了肩膀,是该将养几年,既然二人进取不足,那就用他们来巩固刚拿下的地盘吧。

也是在下曲阳城,第五伦见到了后景丹来拜见自己的上谷耿况,这次会面,让第五伦心中差点产生怀疑。

“耿弇真是你亲生的?”

……

在第五伦想象中,耿况应该是耿弇的中年版,否则怎么能教出这么锋芒毕露的儿子来?

然而等耿况谒见时,第五伦却发现,老耿却是与小耿截然不同的人,虽然步履矫健,但神态却慈眉善目,言必称清静无为,与传说中那位镇守上谷十年不失,一度带着幽州突骑打得乌桓不敢入塞的郡守全然不像。

耿况说话也很慢,对第五伦简要叙述了一番他的经历:“老臣在汉时以明经出身为郎,又随安丘丈人学《老子》……”

他所说的,乃是汉成帝时的名士安丘望之,修的是残存的道家之学,著《老子章句》,汉成帝以其道德深重,尊为宗师,派人聘请,安丘望之却宁可游于民间学医。

此人与招摇撞骗的方士不同,腹中确有学问,耿况居然是他的弟子。

于是耿况很有资格说这句话:“老臣恬静不求进宦,只想好好钻研安丘丈人之学,是王莽不识人,非要我来做边地郡守。”

对他在上谷的政绩,耿况也很谦逊:“十年而无寸土之扩,勉强保塞不失而已,惭愧啊惭愧,老朽哪会打什么仗啊!”

耿弇善战?那是自学的,跟他无关。十年间幽州突骑扩充了一倍?此乃寇恂、景丹协助治理得当罢了。

反正耿况就一副四十多岁想退休的架势,恳请魏王准许他离开边塞,回茂陵老家,养老去,天天读《老子》,逗孙子,这神仙日子上哪找去?

但耿况越是求退,第五伦就越不肯将这位闲置,国家缺少人才啊,只琢磨着找个合适的位置让他再干些年,太守?太小了!

时间进入一月下旬,幽州的战局也宣告结束,来自渔阳的王梁也抵达南方,向回到巨鹿的第五伦禀报了北方情形。

原来,上个月右北平突骑听从了王梁的游说,派兵交给吴汉的部下盖延,南下击蓟城,上谷偏师也在进攻涿郡。正月,随着冀州战事结束,刘子舆枭首传于各地,北汉涿郡太守名为张丰者宣布“起义”,诛杀了广阳王刘接,旋即蓟城投降盖延,如此,幽州南部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