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2/3页)

第五伦没有下场,让二人说说各自缘由,将这问题讨论更深一些,勿要浅尝辄止。

黄长得令,看向伏隆:“伯文是想以此为例,招抚河北诸刘?但大王亲临冀州,便是要灭汉!诸刘视魏为国敌,不可共戴天,岂能以刘建一个孤例,就以为彼辈可为我所用?”

“刘姓并不一定忠于汉家。”伏隆纠正黄长这一固定观念:“汉初时,念亡秦无分封之弊,效仿周朝,封建亲戚,以屏蔽汉室。设想一旦中央受胁,封国和王子侯们便会齐心协力讨伐叛逆,维护刘氏正统。”

“然而从文帝时起,诸侯就动乱不休,哪怕汉武之后,尚有燕刺王、广陵厉王等谋逆,王子侯们也与朝廷离心离德。到了王莽代汉时,更有大批刘姓公然站出来支持!”

国师公刘歆就不提了,很多刘家宗亲数典忘祖,得了小恩小惠之后,便觉得王莽对他们比汉家皇帝还好,纷纷为王莽站场,在他成为安汉公、摄皇帝的过程中出力甚多。

到了后来,不少不要脸的刘姓更是胳膊肘往外拐,吹捧王莽的功绩足以震烁古今,把起兵征讨王莽的人说成是叛逆国贼。更有信誓旦旦说高皇帝托梦,说自愿将天下传给王莽的……

大汉末年闹剧频出,到头来,刘邦的子孙竟然帮着外人篡夺了大汉江山,汉高泉下有知,怕是能气活过来。

“刘姓有助王莽代汉者,此十二也,有举兵反者,此十一也,有事不关己茫然旁观者,这种人最多,约占十分之七。于此辈而言,什么祖宗国统,都不如眼前利益紧要。”

伏隆点出了问题的关键:“倒不如用这无足轻重的刘建作为马骨,告诉幽冀诸刘,大王虽欲灭汉,然并不打算尽诛诸刘!”

“整个冀州,前汉时十个郡国,一共九十六个县,分封了王子侯国三十五个,超过三分之一。尽管王子侯们多如刘建家一般,丢了侯位,但县中人口、财富仍然控于其手,铜马军虽号称占据数郡,但落到具体的县、乡上,诸刘及河北豪强仍能保于坞塞,抵御铜马,观望形势。”

“臣听说,铜马肆虐,诸刘及河北豪右亦受了不小损失,这才有刘建宁可投魏之举。若诸刘见大王能赏降者,必尽弃刘子舆而归服,攻略河北可事半功倍。”

伏隆说完侯,黄长却在心中冷笑,觉得此子虽然素有才名,但进入仕途时间尚短,还不会猜魏王的心思啊。

于是他反击道:“伯文只提了新莽代汉时诸刘表现,却忘了彼辈在新末时的作为!王莽对刘姓可谓宽大,然怀恨在心者不乏其人,刘伯升、刘林、刘杨等皆如此,贪得无厌,眼下诸刘迫于铜马来投靠,事后觉得不满了,却会反咬一口!”

在黄长看来,王莽当年错就错在对诸刘太仁慈,只剥夺了他们的政治地位,却未将其从扎根的地方上连根拔起,才埋下了无数隐患。

伏隆可算明白黄长没明说的意思了:“司直,若是对河北刘姓喊打喊杀,可能会将其逼到刘子舆与铜马一方。”

幽冀刘姓同仇敌忾,团结在刘子舆身边,豪强武装和铜马军结合,河北战役可能会持续更久,让魏军付出更大牺牲。

可黄长却认为这点牺牲是值得的,诸刘本就隶属于北汉,与魏敌对,帮他们下决心效忠里刘子舆又何妨?伏隆说得没错,冀州十郡有三十多个县被诸刘控制,那才更要趁此乱世,将其彻底铲除!

伏隆勃然色变,也不管黄长了,只看向第五伦:“大王,即便是暴秦,也没对六国王族赶尽杀绝啊,何不效周武王,厚遇二王三恪,天下皆服。”

黄长则笑道:“大王,哪怕如周朝一般宽待殷族,武庚该反,还是反了!”

眼看二人马上就要离开具体事情,东拉西扯,吵到三观上去了,第五伦遂叫停了这场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