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大新龙脉(第2/3页)

大水消退时,她手中只剩下一枚脏兮兮的骨色子。

迟昭平恨大河,恨那令人绝望的黄色,这也是新朝的德色。

说博设庄积累的名望,让迟昭平身边聚集了不少迷茫的人,随着这位愤怒母亲的沙哑声音,开始捡回湿漉漉的农具,削尖木棍,却不再认命,而是愤怒地冲向没受灾的县乡,杀死官吏,放开粮仓。

因河患再度失去生计的流民不断加入,从数百到数千人,队伍日渐壮大,青州牧调遣上万大军,将流民贼往外面赶。他们遂离开了只留下洪水与泪水的老家,进入兖州寿良郡。

开春的时候,景尚的大军和兖州牧向东方泰山发动进攻,欲剿灭樊崇,倒是迟昭平等暂时没人管,他们遂往官军大后方走,顺着大河故道向西南方摸索求活,慢慢到了元城附近。

这时候,迟昭平积了十一年的怨恨忽然爆发了。

“我听说,皇帝只要拿出征匈奴十分之一的钱粮人手,就能让大河回归故道。之所以放任河水流淌祸害平原,全是因为害怕河水复归后,会浸了王家在元城的祖坟!”

甚至还有人说,本来当年洪水是要往元城灌的,皇帝为了保住老家,令人扒开了大堤,让下游的平原挡了灾!

不管是阴谋论还是真相,元城都成了水灾难民们愤恨的靶子,时至今日,他们早就对招抚、赈灾不抱希望。

迟昭平给茫然流浪的群盗指明了方向:“一切都是因为元城。”

那里不仅有粮食,有富户,还有让他们流离失所的元凶!

“打下元城,有吃的。”

“掘了皇帝的祖坟,可以报仇!”

迟昭平沙哑的嗓音高呼:“神仙告诉我,毁了沙麓,平原的水患,就能消退!”

……

第五伦的老师扬雄,在王政君驾崩时,曾奉王莽之命,为其作过《元后诔》,里面长篇大论讲了元城王氏的历史和德运:“陈田至王,营相厥宇。度河济旁,沙麓之灵。太阴之精,天生圣姿。豫有祥祯,作合于汉……”

虽然王莽代汉,靠的是“汉高皇帝之灵亲自禅让于予”的鬼话,但没多少人信,撇去他给自己加持的圣人光环,真正的现实是,王家作为外戚,全是靠女人裙摆上位的。

说出去毕竟不太好听,新朝建立后,王氏只能拼命渲染发生在元城的种种祥瑞,诸如祖庙枯树来了第二春等等,人为制造了种种圣迹,加以祭祀:在元城县外,修筑五鹿城将老家委粟里和祖坟围起,又建设沙亭,将王家圣迹沙麓保护。

总之,元城俨然成了大新龙脉,颇受朝廷重视,那边常年驻扎着一千郡兵,还要求一旦有事,周边的寿良、治亭、魏成等郡必须第一时间救援!

所以接到情报后,第五伦先借故撇下属令史熊等人,先与马援商量开了。

“据元城发来的告急,这次的流民贼与平素不同,发兵驱赶非但不散,反而越来越多,且直接向五鹿城、沙亭进攻,两地各有兵卒两三百,皆被困住,而元城守军亦被阻于县中,不得互援。”

马援和第五伦一样,对朝廷的元城龙脉不以为然,只问他道:“伯鱼以为如何?救,还是不救?”

“当然得救!”

虽然平素没少吐槽元城仗着地位特殊,趾高气扬,不承担上计义务,可第五伦分得清轻重缓急。

“倘若元城失陷,那皇帝只怕要勃然大怒,我这还没热乎的魏成大尹也做到头了,只怕要最先被问责。”

马援倒是无所谓,回家挺好的,省得他女儿守活寡,不过万一王莽太怒,将第五伦大头砍了,活寡变真寡,却是不妙。

于情,老王家祖坟被刨了关他屁事,第五伦指不定还会拍手称快。但于理,元城都不能不救,至于怎么救,却也有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