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一三五

135

月余之后,咸阳学堂。

赵维桢抬腿进门,还没看到学生,就看到宫中的老女官与一众侍人抱着公子扶苏,旁边的则是公子成蟜——如今该叫长安君了,正手拿拨浪鼓逗扶苏玩。

一岁多的公子扶苏,可为侍人搀扶着站立行走了。他聚精会神地盯着长安君手中的拨浪鼓,听到鼓声清脆声线,便要伸手去拿。

长安君见他要鼓,偏生往后挪了挪。

见拿不到鼓,小扶苏眨巴眨巴眼,视线从鼓挪到长安君身上:“啊!”

紧接着他不顾侍人搀扶,双手抓住长安君的衣襟,就要往小叔叔的怀里钻。

这把长安君逗得大声失笑,赶忙抱住小扶苏,一把将拨浪鼓塞到他手里:“给你,给你!哎呦,年纪轻轻就这么讨人喜欢,大了得多少女郎追着想嫁与你呀?”

“长安君怎来学堂了?”赵维桢主动向前。

“维桢夫人!”

长安君这才恋恋不舍地将扶苏交给女官,而后起身,好生向赵维桢行礼。

秦王政即位后,念及公子成蟜年幼、兄弟二人情深,在处置华阳太后的势力时,非但没有牵连成蟜,反而直接将其封为长安君。

昔年在宫中学堂认认真真当嬴政跟屁虫的小成蟜,现在也是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郎君了。

“不瞒夫人,”长安君无奈回答,“我本是想到太后那边看望扶苏的,没想到咸阳宫的宫人却说,从太后到王后人都在学堂里忙呢。不曾料到,想要看一眼小侄子,还得跑到宫外来。”

赵维桢失笑。

公子扶苏为什么在学堂?自然是因为亲娘与祖母都在。

子芈生产之前,在咸阳学堂连学带工作,生活充实得很。怀孕加养身体来回一年多,刚好就错过了学堂第一次考校,提拔新的教书先生。

她别提多遗憾了,所以干脆心一横,决定带娃办公。

对此赵维桢和嬴政都没意见。

愿意做点事情,总比在宫中闲着好。况且学堂来去的人都有头有脸、且卫生干净,小扶苏适当接触人群,对性格和免疫力都有益处。

宫中无人,都跑来学堂忙碌,这话也就是放在先秦听起来才毫无违和感吧!

放到千年后的封建社会简直天方夜谭。

“不也挺好。”

赵维桢打趣道:“长安君两岁就浸润在学堂里读书了,扶苏公子更早,保不齐未来会是名大学者呢。”

长安君一听,转头看向懵懵懂懂的公子扶苏,也是带上几分由衷的笑意。

“有夫人教导,”长安君说,“不会出问题的。”

但愿……如此吧!

思及历史上的公子扶苏,赵维桢也只能说一句尽力而为。

不管怎么说,记载中的公子扶苏可没有从小在学堂里长大,这就与历史完全不同了。

“长安君今日来,就是为见扶苏么?”赵维桢又问。

“我也没什么别的可以做。”

长安君虽然笑言,但到最后,多少还是叹了口气:“连宫中女眷都有所忙碌,倒显得我像个闲人了。”

赵维桢抿了抿嘴角。

理论上来讲,成蟜为国君的兄弟,又有实在的封邑在身,他是拥有一定政治话语权的。

就算秦国不会容下一名信陵君,但他也可以做一名为兄长分担烦恼的臣子。

但——

当年华阳太后逼宫,目的就在于改立成蟜为王。有这样的先例,长安君的生母又为楚人。在好不容易铲除秦廷中的楚系势力之后,长安君的存在就显得格外尴尬。

这导致他今年十七了,旁人待他还像是个孩子般,不当回事。

“夫人毋须担心我。”

许是察觉出赵维桢的为难,长安君主动开口:“当年的事情——”

他话说一半,停了下来。赵维桢侧头看向身边的女官,后者会意,立刻带着人将公子扶苏带了下去。

待院子里只剩下长安君与赵维桢二人,少年公子才继续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