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一四(第2/4页)

“为人父母,所求不过后代一生顺遂。”

吕不韦缓言劝道:“她们两个,就算自己能力不行,有你我在,也不会苦到哪里去。只要开心就好。”

这话说得,比好多二十一世纪的爹妈都要开明。

“再长一长,送文茵去学武算了。”赵维桢说:“我看她挺羡慕男孩儿们舞刀弄枪。”

“也好。”

吕不韦没当真,忍俊不禁道:“说不得十年之后,秦国就出了第一位女将军呢。”

而后他看向咸阳广场中央的公示栏。

赵高拎着榜示与浆糊走过来,在一众士人、家长,以及好事的公卿贵族簇拥下,将入学名单贴了上去。

“文茵入门,还是双喜临门呢。”吕不韦说。

赵维桢挑眉:“前线有消息?”

吕不韦颔首:“有好消息,也有不好的。”

他倒是没和赵维桢玩你想先听哪一个的无聊游戏。不等赵维桢反应,吕不韦继续说道:“好消息是廉颇将军一路势如破竹,打下了南阳。”

赵维桢猛然一顿。

这……倒是真的好消息!

秦军纪律严明,纵然是兵力强盛的赵国也比不上,更遑论打的是国弱兵衰的韩国。

而且打下南阳,韩国基本也不剩下什么了。

历史上的韩王就是在秦军攻破南阳后主动请降的。

“只是不韦听闻,”吕不韦轻声道,“廉颇将军在打下南阳后,就将兵权交给了蒙武将军,若要上书秦王告老。”

赵维桢阖了阖眼。

吕不韦口中“不好的消息”,怕就是这条。

早在请动廉颇将军的时候,他就是这么与赵维桢说的:打一场胜仗,然后他走。

看来强盛的秦国和强力的秦军并没有让老将军改变心意。

“老将军人明白着呢。”吕不韦凝望着人头攒动的广场,不禁感叹:“古往今来,多少能臣、良将,要么死无全尸,要么下场凄凉?他为秦国打一胜仗,一则血洗为赵摒弃的耻辱,二则还了维桢一个人情,三则以凯旋结束戎马一生。名、利,以及恩情,他都算得清清楚楚,算作有个好结局。”

赵维桢没说话。

和历史相比,情况确实要好得多。

她不懂医术,不能为平原君延续生命,也救不了濒死的秦庄襄王。

但对于能活的人,赵维桢还是希望自己能力所能及地改变遗憾——比如说阻止太子丹入秦,再比如说接廉颇老将军养老。

历史上廉颇老将军离赵入魏,不得重用,转而受楚王邀请而入楚,只是一战失利,抱憾告老。

秦军并非楚军,老将军与秦国打了一辈子仗,也了解秦军。

他打胜仗,赵维桢一点也不意外。

“既是如此,就送老将军离开吧。”赵维桢说:“送辆好马车,将军想去哪儿,就送他去哪儿。”

“维桢本意也不过请老将军开一个好头罢了。”吕不韦补充。

就知道他能明白。

在计策方面,夫妇二人向来不用多嘴解释什么——连老将军都为秦带兵了,那这天底下的文臣武将是不是得掂量一下,秦国一统乃众望所归?

她堵得就是那些说“暴秦”、“虎狼之国”等儒生的嘴。

“廉颇将军告老,其实也算是好事。”

吕不韦又道:“这么一停,给了韩王投降的机会。”

赵维桢:“……”

她再次看向吕不韦,后者同样转过头来。

在公共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任何人都休想从吕不韦的脸上看出几分真情来。

男人挂着笑意,明眸微弯,言行举止、谈吐风度尽是一副任人拿捏的好脾气模样,可透过那双纯黑的眼睛,赵维桢看到的依旧是皮囊之下那凛冽又尖刻的怪物。

他曾经说过还是想试一试的,哪怕与秦王政意见相左,也不愿退缩。

既是直接出言,吕不韦就不会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