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思想碰撞(第3/4页)

有时讲着讲着,台上台下还会聊起来。

所以一个上午过去,也才只有五个人上台。

陈教授摇了摇头:“这时间根本就不够,今天傍晚可能得推迟结束。”

延长开会天数是不可能的,因为有的人已经订好了火车票,火车票不好更改,只能尽力在两天之内,把所有该讲的事情都讲完。

到了十二点半时,她们起身散会。

陈教授拉着宋禾的手,逆着人群往前走,找到第一排的赵老师。

赵老师正拉着那位来自莲花乡的李春花说话。

她详细地问了莲花乡的情况,特别是有关幼儿园中学生升学的问题。

“所以说在幼儿园毕业后,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孩子会去上学?”赵老师震惊问。

李春花点点头:“去上学的小孩也很少有读过五年级的,送到小学去,没读几年书又回到家里。”

因为这个原因,越来做多的家长连幼儿园都不让孩子去上。

她们觉得上了幼儿园没什么用,反正到最后都是回家做事儿,那干啥还要花几年的时间上幼儿园。

幼儿园虽然不要花钱,但是孩子在家里,总能帮忙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前是有些家长不让家里女娃上幼儿园,现在连男娃也不乐意让他们来了。

赵老师长叹一声气。

此刻,宋禾和陈教授正好来到她面前。

赵老师惊讶道:“是小陈,你也来了?快坐快坐。”

陈教授点点头,脸上露着笑,和赵老师打招呼,又详细地问了她的身体。

赵老师感慨:“我身体好着呢。”说完,她又看向一旁的宋禾。

陈教授脸上带着些许得意:“她叫宋禾,您想不到吧,您刚刚提的河西公社幼儿园,当年的园长就是她。”

赵老师眼睛瞪大,赶忙把桌上眼镜戴上:“是吗,就是源阳市河西公社?”

宋禾笑笑点头:“赵老师好。”

赵慈云诶了两声,给两人说起莲花乡幼儿园的情况。

她皱着眉,哀叹道:“也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个这种地方。”

光靠几个人,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唯有政府出手才行。

赵慈云打算写封建议信,这才要细细问清楚莲花乡当地的各种情况。

两人就这么一问一答,半个小时的时间又过去了。

她们最后来到食堂时,食堂中只剩下南瓜粥和馒头。

匆匆吃过午饭,又回到礼堂中。

下午又是一场激烈的发言争辩,宋禾和陈教授趁着下午休息的时间探讨了一番,如今也打算上台发言。

陈教授建议道:“你上次在平和县说的那个接纳幼儿园老师来学校学习想法就很好。你可以说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个想法可不可行?”

宋禾也打算说这个议题的。

在学校不断输出新幼师的同时,也得把目光放在幼儿园现有的那些教师身上。

她们或是20岁,或是30岁,甚至40岁。她们工作了几年或者十几年,并不能就将她们撇在一边。

宋禾就想,学校能否适当开放,让有上进心的老师进入学校中进修学习。

她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趁着空档,起身站在台下。

下午阳光炽热,透过窗户照耀到礼堂中来。

此刻,偌大的礼堂上方没有吊顶风扇,礼堂四个角更没有空调。

这种暑热天,室内的温度也会是很高的。可所有人都像感觉不到热一般,露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姿态。

台上人演讲结束,宋禾定定神,踏上阶梯来到台上。

“大家好,我叫宋禾,来自源阳市平和县。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关于幼儿园中‘老教师’的问题。”

这个问题之前没人提过,所有人还是第一次把目光投向这么一群人。

她们是没有经受过专业教育的幼师,等学前专业发展起来后,越来越多的专业幼师走入社会中,那她们这群人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