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第2/3页)

氏族的手段如何,郅玄心知肚明。可他有自己的行事准则,早在制定会盟章程时,就有更深层次的打算。

诸侯可以拽上战车,没道理人王淮不行。

利益不够就继续叠加,土地和矿藏仅仅是敲门砖。

一脚踹开大门,双手推开窗户,向对方展示出更广阔的天地,描绘出令人心旷神怡的蓝图,相信极少有人会不动心。

如果人王淮犹豫,以太后和稷王后的真知灼见也会将他推上战车。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和诸侯团结一致,刀锋向外,合力开疆拓土。

说句不好听的,欧亚大陆跑野人的时代,跑马就能拿下大片沃土,傻瓜才会死守着中原的一亩三分地。即使将来发生摩擦,甚至是刀兵相向,土地和资源也是握到自己人手里,实打实的肉烂在锅里,外人休想碰一下。

这也是郅玄不忙着改朝换代的重要原因。

减少内耗,让诸侯军队出去撒欢才不浪费人力。王族私兵虽弱,抓野人总不成问题。

有了足够的土地和粮食,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何愁人口不爆发式增长。

人口多起来就能控制更多资源。

这是良性循环,远胜过在中原打出脑浆子,空余大片无主土地乱跑野兽和野人。

诸侯有私心不假,但有一点没说错,王族躺在功劳簿上太久,已失去进取之心。这种情况发生在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是致命的。中都城地位超然,同样不能例外。

长此以往,就算不是郅玄,也会有人站出来,一呼百应,夺走人王权柄。

郅玄好歹愿意保留中都城,费心维护人王颜面,还想着将人王淮拉上战车。换成其他人未必乐意。

当然,郅玄愿意拉人王淮一把不是无条件。

在处置王族成员时,人王淮的态度足够明确,没有和稀泥,不徇私包庇,做到彻底公正,令诸侯心服口服。

全是他的主张也好,有太后在背后推动也罢,继续维持这样的明智,郅玄不介意将他拉上战车,挣脱局限,带他领略更远处的风光,让他看到真正的“天下”究竟是什么概念。

郅玄送出厚礼,相当于主动递出橄榄枝。

看到他的诚意,人王淮百感交集。

他以为自己今生今世将沦为傀儡,成为大诸侯的传声筒,除了象征意义再无其他。不想一切峰回路转。宛如沙漠深处发现水源,黑暗之中遇见曙光,人王淮心情激动,沸腾的情感难以抑制,以至于通红眼圈。

见到人王淮的表情,即知他明白献礼的真意。

郅玄没有当殿挑明,利落归位落座,等待早朝之后被另行召见。

四大诸侯带头献礼,代表四人对人王淮的态度。

王族固然可恶,需要下狠手整治一番。人王淮属于无辜受牵连,需要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该尊重必须尊重,不能有失礼之处。

大小诸侯收到讯号,心中大定,纷纷起身上表。

侍人应接不暇,诵读到嗓子眼发干,仍有半数表书堆在面前,记载的全是国君献礼。

有年长的中都氏族心生感慨。回忆先王登基时,未曾有这般盛况。一时之间有些糊涂,西原侯到底是善是恶,四大诸侯究竟是忠是逆。

因诸侯献礼之故,朝会时间延长,持续到午后仍未结束。

消息传到后宫,连太后都现出惊讶神情,猛地坐正身体,命侍人速往正殿,确定无误再来回报。

侍人明知句句属实,话中没有任何夸大,仍不敢违背太后旨意,脚步匆匆去往正殿。途中遇到稷王后派来的侍人,互相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更多则是兴奋。

侍人匆匆离去,太后罕见陷入焦灼。时间过去一刻钟,却像是熬足整个时辰。

终于,侍人去而复返,太后停止踱步,命侍人进殿回禀。

“禀太后,四大诸侯献礼,西原侯尤厚,有土有矿。各国国君跟随,献礼表书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