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3页)

过了三五日,林如海就觉出了异常。

戴着玉佩的时候,林如海就感觉精神百倍,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一般,可一旦将玉取下,过了一晚,再起身时,就感觉像从前一样,暮气沉沉,身心俱疲。

他试了几次才确定这块玉有些神异之处,再看女儿给他写的家书,林如海可以断定,女儿一定知道这玉佩的神异。

林如海疑惑女儿到底是从何得来这等神异之宝,还未整理情绪写信给女儿,却又收到了女儿寄回来的信。

这寄信的频率,也太高了些。

沉吟片刻,林如海还是将信打开看,好在这回信封里没夹带私货,只有厚厚的几张信纸。

书信的开头就是问安,然后说明自己已经到了荣国公府,前几句都很正常,可看到女儿写在信中的遭遇,林如海拿着信纸的手都在抖。

亡妻贾敏很受岳母的宠爱,这点林如海深知,因此贾敏病故之后,岳母遣人来接黛玉,他便很放心的让黛玉上京了。

因为他相信,岳母不会苛待黛玉。

但此时看着信中含着满心委屈的字迹,林如海心痛如绞。

他万万没想到,昔日最疼爱贾敏的岳母,如今为了宠爱的孙子,竟拿已经亡故的女儿,哄孙子高兴。

林如海知道自己女儿的性子,她从来不会在这种事上撒谎,自己的女儿品行如何,没有人比林如海更清楚。

岳母遣人来接时,明明说一切都安排妥当,一定要接走黛玉,哪知玉儿到了京中,连房舍都没收拾出来,甚至衣裳都要赶制,处处都显示着不在意。

还有二内兄之妻王氏,话说得再好听,也是在告诫他的女儿远离贾宝玉。

简直欺人太甚!

贾宝玉是个什么东西,林如海还在京中的时候就略有耳闻,虽然已经赴任扬州,可林如海的旧友不少都在京城,有什么奇闻趣事,都会在信中告诉他,林如海能不知道贾宝玉是个什么东西?

别说接近贾宝玉,即便黛玉被贾宝玉哄了,他也绝不会将女儿嫁给贾宝玉。

再往下看,女儿被安置在岳母院内的碧纱橱里,那贾宝玉竟睡在碧纱橱外。素来重礼的林如海险些一口血喷出来,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

“欺人太甚!”

信的末尾,女儿提到了薛家之事,得知薛家大爷竟然打死了人,而贾家王家却还在帮忙脱罪。

林如海深深吸了口气。

是他错了,早知女儿被送去荣国公府会是这样的遭遇,他哪怕顶着残躯再续娶一门妻子,也好过将女儿送去岳家教养。

一连数日,林如海都为爱女在京中的境遇而焦心。

过了三四日,又一封信寄到林如海手中。

写信的是林如海在京中的旧友之一,刑部尚书的嫡长子陈天赋。

他到扬州赴任之后,也没有与京中的旧友断绝往来,陈天赋便是其中之一。

京中的诸多形势,都是陈天赋透露给他知道的。

林如海本以为这次的信跟以往没有什么区别,哪知拆开一看,却是来给他保媒的。

看完信,林如海陷入沉思。

这两日林如海本也在考虑续娶的事,若是纯粹为了娶妻,林如海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继妻人选。

但他不单单是为了娶妻,而是为了女儿的教养问题,那么小门小户出身的,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毕竟出身决定眼界,出身太低的,其品行很难保证,即便有一二品行上佳的。

但像这种姑娘都聪明的很,根本就不会给人做填房,而是会找个门第差不多的读书人,将来也能有诰命,既如此何必去给人当后母呢?

他这两天排除了许多人选,就是找不到合适的。

可没想到,远在京城的旧友给了他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宋家是扬州本地的书香之族,族中入仕为官,目前多达二十位,官位最高的,便是京中宋家长房的太爷宋闻,官居从一品,掌户部尚书之职。其次便是二房的太爷宋闲,官居从二品,为吏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