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养子的继母1(第2/3页)

但就这么简单的期望,于一家三口来说都是奢望。在儿子五岁那年,柳平在村里帮人盖瓦时,从房顶上滚了下来,当时就没人能醒过来。

李念秋守了寡,她一个寡妇独居,难免让村里指指点点。柳家人干脆重新接纳了母子二人。

如此,李念秋平时的活儿虽然多了点,但日子也能过。可是,接下来两年中,柳家双亲先后离世。柳家剩下的都是李念秋的大伯子小叔子还有妯娌……有老两口在,兄弟们就剩不想养着她们母子,也不敢多说。可老人不在了,他们也不必客气。

老人七七刚过,几兄弟直接就提分家,把她们母子赶回了先前分家的屋子,但地却没有给。

庄户人家,地就是命根子。李念秋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家里没有地,又不好出去做工,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李念秋勤快,娘家那边倒也不是不接纳她,只是有些嫌弃而已。尤其是嫂子和弟媳妇,平时冷言冷语,买了点东西还会藏起来吃。

李家双亲把这些看在眼中,觉得不能让女儿继续在家住了,这住得久了,以后肯定会翻脸。对他们来说,儿女不和让他们难受。对于女儿来说,被娘家厌弃,也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琢磨着让女儿再嫁。

还真有这么个合适的人选,就在隔壁的陈家村。陈家老三陈长福,年近三十,去年媳妇病死了,之前有过孩子,都长到七岁了和村里的堂兄弟去河里玩水,就再没能上来。

也就是说,陈长福年近三十,双亲不在,膝下连个孩子都没有。让女儿带着孩子嫁过去,岂不是刚刚好?

李念秋这短短的二十多年中,长期被人忽视。唯一疼她爱她的柳平又早早走了。她对孩子的爹当然有感情,可是再深的感情在他走后的两三年中,在柳家人的颐指气使和白眼中,在李家嫂嫂和弟媳妇的漠然中早已经不剩下多少。听到双亲说起陈长福孑然一身,她就想起自己和柳平过的那几年安生日子,没多想,便答应了这门亲事

陈长福前半生过得不好,可在他和李念秋成亲几日后去镇上赶集,就捡着了一个绸布包着的包袱,里面装了不止有银票和银子,还有几套富贵的衣衫。

看到那些银票和银子,陈长福很是心动。但他也知道,这么多东西真要是拿了……衙门早晚找上门来。有命拿没命花的东西,他才不拿。

于是,他等在路旁,足足等了大半日,终于等到了失主。确实是富贵人家的小公子丢的,小公子收拾了行李偷跑出来,结果刚出家门就丢了包袱,没想到还能找回。感念于陈长福的厚道,随手就给了十两谢银。

十两银子,与小公子来说只是顺手。于庄户人家来说,那就是一大笔财富。

陈长福是个很普通的庄稼汉子,拿到银子后,回家就开始整修房子。然后,村里人就都知道,陈长福发了横财了。

于是,各种心怀鬼胎的人就凑上门了。

譬如今日,来的是陈长福三叔一家。

陈长福对于自己的叔叔颇为尊重,很是慎重地准备了饭菜。

但是人家图的可不是这一顿饭菜……如果和上辈子一样,今日陈长福和他三叔还有堂兄弟会喝多,然后那边会顺势提出过继一个孩子给他。

在那之后,陈长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侄子。

而李念秋母子,被他当做了自家人,一起给那侄子当牛做马。

这些记忆在脑中划过,其实只过了半刻钟,楚云梨揉揉眉心,压下胸腔中的怨愤,起身去了厨房,拿起了一会儿准备上的一壶酒,蹲到了孩子面前:“子安,娘背你去找药草。”

柳子安一脸惊讶:“饭不做了吗?”

楚云梨一本正经:“你的伤要紧,先治伤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