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谈崩(第3/3页)

“外祖,虞山居士说了什么?”

杨慎行道:“老夫算是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了。”

“不是反对新政吗?”

“他反对新政,可更反对老夫。”

杨慎行这么一说,方瑾玉心中顿时一怔,“这岂不是没有商量的余地?”

杨慎行深深叹了一声,没有说话,他见到了虞山居士,也谈论多言,然而……

“若是高自修在这里,老朽还能考虑给一个机会,可是你,杨大人,扪心自问,你推行新政难道真的是为了天下黎民,而不是为了杨家东山再起吗?”

“可高自修已经不在了,难道就让这救国之策也随之葬送?居士,你知道大顺再这样下去,没救了!”

“救国之策?”虞山居士传来长长一声叹,“然而在你之手就是祸国之策,此乃天意啊!”

“虞山居士,此言本官可担当不起!”

“杨大人,何必羞恼?三司条例司中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得你杨首辅调入其中,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又哪一件不是出自你之手?从新政开始之初,便已经偏离了高自修的初衷。他的新政我看过,你的新政我也看过。”

“照实而沿用,有何区别?”

“不尽然吧。”

“请居士不吝赐教!”

“地方新法之考较,论官迹还是论民意?梁成业大肆妄为,依据的便是这一纸求财之法,那他错在何处?只字之差,其意千里啊!”

杨慎行无法反驳,他对新政并非毫无更改,对端王的妥协就体现在这官员考较之上,虞山居士,一眼便看出了其中关键。

“相比起你,老朽更怨恨高自修,为何在临死前没有找好衣钵,继承这新法之志,反而让你以此博出这一条晋升路,成为加重天下苦难的恶法,既然如此,不如就让它埋没于历史长河,到此为止吧!”

“好,好,好!居士,你承认了,云州之乱果然是你乐见其成的?有可为却不为,你可当得起这千人敬仰之名号?”

“长痛不如短痛,老夫愧疚于云州百姓,却无愧于心!”

“虞山居士,你当知道我是谁,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今日我还能好言好语相劝,否则……”

“请杨大人赐教,虞山书院之人,从不畏惧流血牺牲。”

……

杨慎行想到这里,脸皮不由抽动,“老匹夫!”

“外祖。”方瑾玉看他的脸色越来越差,担心地唤了一声。

杨慎行双手握拳,缓缓吐出三个字,“高自修……难道我不希望他还在吗?”新政之难,难于上青天,“莫不是要断送在我手里……”

“高自修?”方瑾玉听着这个名字,忽然道,“外祖,莫不是有他,这虞山居士便能通融?”

“可他已经死了。”

“那,那他的儿子可不可以?”方瑾玉急切地问。

杨慎行一怔,“你说什么?”

“高自修的儿子,高学礼,现在就在雍凉,给宁王推行新政,听那些从雍凉而来的考生说,百姓人人爱戴,纷纷为两大新法叫好,可谓成功之案例!为此他们甚至在昨夜文香楼里与云州书生争辩起来,讲述新政的好处。”

“此时当真?”

方瑾玉连忙点头:“千真万确,我亲耳所闻。”

杨慎行站起来,来回踱步,“学礼竟在雍凉?”杨慎行说完,顿时恍然,“对,他们当初是被流放在西北。”

“外祖,虞山居士不相信您,能不能看在高自修的份上,给高学礼一个机会?”

“你是说把他请过来?”

“可行吗?”

杨慎行思忖片刻,然后问:“玉儿,那些考生落脚何处?”

方瑾玉精神一振,说:“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就在福升客栈。”

“好,那你代外祖走一趟,请他们来见见老夫。”

方瑾玉抬手恭敬行礼,“是,孙儿定不辱使命。”说完,他叫上小厮就兴匆匆而去,总算,他有点用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