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覆灭漠北鲜卑(第2/4页)

所以对漠北鲜卑的最终用兵,应该会在221~222年开始,如果战争一年还搞不定,加上打完一场大战争朝廷至少休息间歇一年,等马超能对西北全面用兵时,可不得拖到至少224年了。

不过,也算是后来天佑大汉——因为历史上224年的时候,正式波斯萨珊部族的开国君主、起兵反叛覆灭宗主国帕提亚、自立帝国的时候。以至于后来马超西进时,刚好赶上了中亚再次彻底乱成了一锅粥,大汉想要乱中取利的外部环境也是变得无比优越。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

历史的车轮很快进入了221年,周瑜和赵云也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只等这年春耕结束、进入初夏,就开始军事行动。

而雒阳的朝廷内部,李素则稳步地建议刘备趁着精力还行、充分发挥开国君主的威望,再推进一些铁腕的改革,尽量少把问题留给子孙后代。

之前的币制改革,到221年算是彻底胜利结束了。而按照李素、刘巴等人之前多年的操作经验,甚至根据朝中群臣的敏锐嗅觉,都知道:

但凡关于钱的变法实施完之后,丞相肯定会趁热打铁,建议陛下再升华一下针对人事,或者说选官、考核制度的改革。

这一次,果然还是不例外。唯一的区别,是中枢右仆射刘巴没有活着看到这一切,他年事已高,在朝廷实施完货币改革后的次年春年,就病故了。

同样的,在这几年里故去的朝中重臣,还有好几个,包括向来生活习惯不太健康的法正。历史上法正也是自然因病死亡,估计是跟郭嘉差不多的那种瞎折腾,所以蝴蝶效应也影响不到法正的寿命,该哪年死时间一到果然死了。

法正刘巴过世后,留下的空缺就由诸葛瑾庞统递补,而诸葛瑾提拔上来后空出来的,再让徐庶去填坑。

倒是鲁肃这些历史上因为曹孙战争时被瘟疫感染而亡的重臣,如今因为没有大规模战争瘟疫,倒是还活得健健康康,毕竟到221年,鲁肃也还没年满五十岁呢,并不老。

这些人事变动暂不赘述更多,反正谁上位也不影响新变法的推进。

而这波人事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毫无疑问正是针对科举制度的——科举制度实施也有整整二十五年了。

这二十五年里,为了让科举和之前的察举制度衔接、避免选官权力的波动变化太剧烈而激起反抗,所以科举一直没有成长为李素设想中的完全体,还残余了很多妥协。

现在,准备期已经足够长、二十五年里,科举选出来的官员,也纷纷已经爬上了高位,这就是整整一代人过去了。

比如如今朝中做到侍郎级别(副部)的最有前途新生代官员们,蒋琬、费祎、杨仪、董允、孙资、贾逵、步骘、马良……这些全部都是科举出身的。

有了这群对科举优越性高度认同的人为骨干,当然是时候更进一步了。

这一年,李素便公布了这几项改革意见,让大家讨论:

首先,从此以后,科举的“举人”产生之后,不再“分州录取”,而是“全国统考”——举人的产生方式,李素依然没敢动太狠,还是把权力下放给了地方,让布政使和郡守们有点操作空间。

但是,你选上来的人如果成绩不行,以后就可能出现某个州全州的举人统统全军覆没、最后一个都没考上的丢脸情况。

在实施这一条的时候,李素倒也不担心什么“不分南北榜录取、会导致教育落后地区被血洗”的问题。因为他面对的情况跟明朝朱元璋时完全不一样。

朱元璋那时候好歹还有借口、北方因为常年战乱破坏、被蒙元祸害更深,所以要给他们机会上进。而大汉如今彻底和平了二十年,各地都文风蔚然。

要说照顾也不是南北差异,反而是东西有差异——关东地区在刘备治下的时间,要比关西短了将近十年。但关东本来就平原多、地理环境优越富饶,经过二十年和平种田,早就追评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