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两斩蛮王(第2/4页)

另一侧,赵云先头的那一曲突骑已经从数个缺口冲入营中,开始趁乱抵近乱射,抽出马刀砍杀,一时间酣战连连,杀声震天。乌桓突骑并不惯用长枪冲刺,多半都是三十步以内的骑射杀敌和马刀顺势拖割。

赵云却一改身先士卒的状态,而是督阵观察了一会儿,看清了对面部队的构成,才挑选了一处重点攻杀。

“楔形阵,目标右翼龙泉山麓的侧营,随我冲!”

赵云银枪一挥,白马当先跃出,后续数千突骑紧随跟上。

敌众我寡,双方兵力相差十倍,如果全线开花正面硬冲那肯定是送死,就算这些乌桓突骑再久经战火经验丰富也没用。

所以赵云只对付敌军一部,他知道五六万敌军是没法集结到一个点上来跟他打的,所以在局部战场上,他的兵力劣势最多也就是一打二或者一打三。

而被他选中的这个倒霉蛋,正是刘焉的心腹王累。他的营区位于大军的最东面,背靠着龙泉山东麓的山坡。王累麾下的士兵,正是刘焉花大价钱招募的一万名青羌、叟人蛮兵。

赵云之所以选中他,是因为通过刚才短暂的观察,发现这些蛮兵里面几乎没有长枪兵,而是刀盾和其他短兵器为主。

没办法,益州的蛮兵,几乎都是山地战擅长型的兵种,哪怕青羌兵,名字里带着个“羌”字,但是跟凉州那些擅长骑兵作战的羌兵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益州的青羌,就是后来的“青唐羌”,位于四川和青海交界的青藏高原边缘——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都知道,后世在四川的西北部,还是有些行政区划是藏、羌自治的,刘焉的青羌兵就是那地方来的,所以也是短兵器为主的山地战高手。

相比之下,刘焉那几万流亡雍凉汉人组成的“东州兵”,反而是弩兵、长枪兵俱全,列阵反制骑兵很有一手。赵云既然发现了这个特点,当然要挑不擅长克制骑兵的软柿子捏了。

青羌兵号称刘焉帐下第一精锐,可今天没有山地战给他们打,他们得专业不对口地到眉山平原上反抗骑兵冲锋,只能听天由命了!

“快!快列阵顶住!赵云袭营,人马不过我军十分之一,拖住一刻钟,程治中的援军就会来助战的!”王累看着赵云亲自冲杀过来,慌得连忙给身边具体带兵的蛮将鼓劲助威。

今日带领这一万蛮兵的主帅,乃是阴平郡的两位蛮王,分别叫杨驹和强端,杨驹领叟兵,强端领青羌兵。

他俩也是拿钱办事,受王累鼓舞,抖擞精神丝毫不怵,冷静迎战赵云。刘焉入川之后大杀本地名门,收缴了土地奴隶分给东州士人、或者换成钱粮发给蛮王,这两类人对刘焉的忠诚度还是非常有保障的。

“喀喇——噗嗤——呲溜~”赵云枪出如龙,一点寒芒先到,声势并不炽烈。

在破了第一道盾墙之后,就如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而有余也。对面连连血花飞溅,却没有几次兵刃格架之声,似乎都是非常精确从敌人兵器的缝隙角度之间穿过,不用太大动作,就收割走十几条人命。

兵器的长度差距太大了,步兵的兵器比骑兵还短,对于骑战高手而言,根本连闪躲格挡都没必要,反正敌人能砍到自己之前就已经全部先被戳死了。

赵云心中忍不住升起一个错觉:“这些在川西汶山中生长的蛮人,是不是一辈子没跟大规模的骑兵打过仗?”

身后的乌桓突骑,自然是乐得捡便宜,趁着赵云杀出的缺口,蜂拥往里冲入,尽快把缺口撕得更大、更鲜血淋漓。

无数青羌蛮兵凭着经验顶盾跳劈,试图弥补高度和冲击力的劣势,但往往刚跳起来顶着盾,就连人带盾被马匹撞飞了。哪怕拿上三十斤重的铁面重盾,也抵不住五百斤的马的冲击惯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