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 如果你诚心诚意被我利用(第3/3页)

如果蔡邕在学界的名声不能为他所用,他还是可以扶持其他备胎的。

他的底气,就是后世接受的顶级精英外交官教育中的“正统论”学识。

以及他如今已经通过他的文辞、言论,为朝廷立过大功这个事实——羌渠单于肯出兵帮助汉室,就是他李素的功劳,这个功劳是掷地有声的,不怕跟当今任何文人比实打实的贡献。

为了快刀斩乱麻,还是速战速决摆明合作姿态的好。

他此言一出,蔡邕还没说什么,顾雍先沉不住气了,他直言不讳地说:“宦官当道,纵然朝廷解除党锢,但我恩师与宦官素来结怨甚深,岂能复出为官徒惹羞辱?

恩师这些年在吴郡授学,蒙其惠者多矣。文章亦多有著述,只是恩师低调,不曾示人传抄。尔辈虽创些许雕虫淫巧之技,倒也使书籍便于传播。然于立德立言又有何功绩、文章著述又有何创见,敢出此狂言?”

李素闻言,不禁哂笑:“顾兄怕是久居吴郡,不知朝中时事吧——某有何功?你若是听闻天子明诏、刘幽州表章,便不会有此一问了。

大将军何进劝诱南匈奴羌渠单于率兵勤王,羌渠单于迁延不动,我为刘幽州设书一封、陈明利害,使羌渠单于即日幡然出兵,刘幽州以此功表我秩六百石,天子明诏亦以此功特赦免我修宫钱。

大丈夫读书,当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至于寻章摘句,则世之腐儒也。当此国难之际,使天下人心安宁、四夷稳固,才是大丈夫所当为。顾兄以为我学以致用之能如何?”

一直淡然看着弟子试探的蔡邕,这才正色直身:“原来李贤侄竟能以利害说服羌渠单于,此功虽不及苏武、班超,却也非同小可。老夫失敬,莫非贤侄所修学问,乃是以纵横术为主?不知师从何人?”

蔡邕也是没办法,哪怕一开始不想太搭理,等李素把说服羌渠单于的功劳摆出来,他也只好改容待之。

毕竟无论你的立场是朝中哪一派,以文辞帮助汉人搞定胡人,那都是无差别的文治大功,别的文人想轻视你都很难。

……

关于蔡邕,澄清几点:从178年初到灵帝驾崩,一直在外流亡12年,这一点是无疑的,《后汉书》记载非常明确。

那些说蔡邕提前回洛阳的,都是一些为了让主角在早期雒阳混官场的文强行编造凑的地图。因为《后汉书》明确写了董卓征辟蔡邕时是“强令州郡征辟”,也就是让州郡当地有关部门来征,不是京师这套系统直接征,那就肯定是在外地。

(蔡琰嫁人年份史书没具体说,但以情理推理,当是被征辟回洛阳后,为了留后手,蔡邕把女儿嫁出京城。蔡琰生年有174及177两种说法,174相对靠谱,那就是15周岁回到京城,而后嫁人)

最后,史书唯一没写的,是蔡邕这12年是不是始终在吴郡、有没有回陈留。

我这里认为,应该在中平二年后到六年之间的某些时间北返了。至于是不是来陈留,史无所载,考虑到他老家是陈留,就推定“如果北返,就返到陈留”(为什么不是雒阳,前文已经说了)

那么,有没有可能始终没北返、一直在吴郡直到董卓上台呢?我认为从时间上不太可能,因为董卓进京后跟士大夫关系和谐的时间,也就两三个月,如果在吴郡,蔡邕还拒绝了一次征辟,那就是使者最少往返两趟,三个月从吴郡到雒阳往返两次时间都不够。陈留的话刚好合适,使者七八天打个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