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3/5页)

看到冯大师,云舟有什么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终于想起来‘阚’这个姓是在哪里听过的了!

冯大师那个做仿品的徒弟,似乎就是姓‘阚’。

不会真的是他吧?

‘无痕修复’技艺没有传承下去是冯大师生前最大的遗憾,他只对云舟提起过一次,所以青年一时没有想起。

云舟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打算告诉对方,“冯大师,昨天我参加宴会的时候,看到了一件清雍正的祭红釉梅瓶,仿得十分逼真……”

他将过程简略描述了一下,“等这件瓷瓶摔碎,我们终于看到了那个红色印记中刻的字,是‘阚’字,门 敢的阚。”

冯大师沉默了许久才道:“你已经猜到了吧?他确实是我收的二徒弟。”

云舟‘嗯’了一声,静静地等待着对方开口。

冯大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当时他在纠结传给哪个徒弟的时候,无痕修复技艺已经成熟,两位徒弟也能从他的教导中窥得一二。

可惜大徒弟没有悟性,一点都没察觉出什么,只知道埋头苦干。

二徒弟既嫌麻烦又觉得没有前途,便跟着别人做仿品去了,没想到最后还是用上了他所教导的思路,只是将这个思路用在了仿品上。

可见悟性好也没用,不走正途终究还是断送了前程。

冯大师感叹道:“他离开之后一直没有音信,直到我死的时候也没有出现,没想到刚出手就被你抓到了,可见冥冥中自有定数。

对了,那些碎瓷片你还留着么?”

“有的,我带了两片回来。”

他将碎瓷片递给冯大师,后者查看之后问道:“你觉得他是什么时候将这件瓷器仿造出来的?”

云舟也看过了碎瓷片,加上对做旧的推断:“大约在五六年前吧。”

冯大师点头:“对,五年以上是瓷器做旧最为保险的时间,此时火强色泽早已淡化。

正当他准备出手的时候,你带着无痕修复技艺出现了,他应当是在试探你。”

云舟不由得愣了一下。

冯大师:“若是你看不出来,他以后便可以肆无忌惮的将仿品投向市场。

他应该从未想到你会看出来,毕竟你太年轻,无痕修复也早已失传,而他极为相信自己的手艺。”

没有人比他更知道二徒弟的自负。

或许他是打算过几年后借此扬名的,没想到却栽在了云舟手里。

冯大师不由得再次感叹,果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两天之后,杜老爷子告诉云舟,仿造者已经找到了。

他没有多说,凭罗总的手段和手中的证据,这个人以后绝对不会出现,大概率会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

宴会之后,古玩圈子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除了云舟这里。

若说在这次宴会上谁的受益最大,毫无疑问是这位只有22岁的青年。

他是杜老爷子的关门弟子,能与其他几位专家坐在同一席位的鉴定师,慈善拍卖合影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是古玩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除了这些身份之外,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捡漏事迹。

花三万块购买的乌鸦皮田,居然解出了近千万的田黄冻石印章,整整翻了三百多倍!

在此之前,在古玩界流行的还是十几年二十年前的捡漏事迹,像是XX在市场上捡漏了清三代官窑瓷器,XX去乡下淘货时发现了八大山人的画册。

这些故事确实令人羡慕,可谁都知道二十年前的环境和现在完全不同,这两年想捡个漏实在太难了。

小漏还是有的。

眼力好的老手今天在摊位上买下个民国的瓷瓶,第二年行情好的时候转手赚了几千上万块,很正常,人家靠得就是眼力和对市场的把握。

然而大漏那是想都别想。

你以为是大漏,其实是套。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造假技术越来越高,人也越来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