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勾连(第2/4页)

但还是乱。

治标不治本。

东海水军的弱并非是因为军费吃紧或者无将可用,相反,东海一带极其富庶,大胤素来重武,江南又人杰地灵,从军备本身来说,东海水军并不差。

这支军队最大的弱势在于,军心不齐。

东海水军的驻地在昌州,世家势力错综复杂,其中有不少将领就是出身于昌州著族,时间久了,有些军队到底姓什么就不好说了。

军心不齐是大忌,东海水军于皇帝而言是始终难以掌控的隐患,对沿线海防也未必是好事,但即便如此,昌州的许多世家对此还是乐见其成——没人会乐意一支完全属于帝王的刀兵,在自家地望门口肆意横着。

甚至只要没有外敌入侵,东海水军越乱越好。

大胤国土广袤,物阜民康,相比四境之邻,九州可以说是沃野万里,得天独厚。北狄多草原,冬有冻土;虞疆大漠,地产不丰;南隰湿热,山林崎岖;南洋泽国境内,多岛少陆,傍海而居。

这么多年来,北狄是世仇,跟大胤的冲突最多,虞疆紧随其后。南隰时常往来,倒还算过得去。剩下的就是这南洋泽国,与大胤的关系不好不坏。

两国领域的分界线在白沙渚,以北为大胤东南海域,以南就是南洋。南洋泽国靠海吃海,水军之强盛自是不必说,一直以来,他们对白沙渚以北的大片东南海域馋得直流口水,时不时地就想越界溜一圈。近些年,打倒是没打起来过,但意图明显是有的。

如今大胤并未实行严格的海禁,南洋人还要贸易往来,靠卖珍珠换物帛,所以还维持着大体的和平,不敢轻易作乱。

眼下定康周氏这些“南洋香料船”上的大批火药军备,如果真是从南洋泽国来的,那敬王一定投其所好,向对方许诺了未来足够多的好处。

凌烨沉了脸,继续往下看,他的猜想很快得到了证实。

在怀泽城,楚珩他们迎来了两个意料之外的客人——永安侯世子萧高旻,和楚珩的师弟叶书离。这俩人从宜崇过来,带了件正事——

在云昌二州交界,萧高旻截了一支跟宜山书院起冲突的苍梧城商队,从他们贩运的货物里,发现了大批南洋军器。

凌烨将密折往桌上一撂。

苍梧方氏跟定康周氏是敬王的左右手,两条线,其中一个跟南洋泽国有勾连,那另一个货从哪来,也不用再想。

古书云:“内力不足,必借外力。”但他真是小看自己这个三皇弟了,四境邻敌,全勾结了一个遍!也不怕引火烧身,让整个大胤跟着遭焚!

凌烨按着御案上铺开的舆图,指尖用力到开始泛白。北狄,三月世家王侯进京述职的时候,他就让北境顾氏率领朔州铁骑时刻准备;虞疆,因着赫兰拓的死,这两年多以来一直在闹内乱,底子耗空了不少,又有西北靖州军看着,暂时难能威胁到大胤;南隰,镜雪里收拾靖南丝路道获利不少,尝到了甜头,她虽是敬王妃钟仪筠的师父,但比起大胤皇帝与敬王的内乱,这会儿她更想插手虞疆的。

这三方凌烨心里都有计较,早从三年前就布好了棋,以各州的兵力,也可以应对。

可是南洋泽国!

凌烨咬了咬牙,敬王许的什么好处,用脚趾头都想的出来!东海是九州的屏障,白沙渚以北的海域一旦给出去,日后大胤的东南门户就敞开怀了!东海水军是皇帝至今无法完全掌控的,亦即最容易策反的,内乱之时若是听了敬王的令,不对南洋设防抵御……

凌烨深深地呼了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事已至此,所有隐患的解决,最终得先从一直以来的内忧开始。

怀泽城庄园和苍梧城商队的火药军备,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越过昌州边境关口,进入大胤内陆,连昌州总督连松成都被瞒了过去,背后牵扯的世家及官员,必定都是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