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你怎么不早说(第2/3页)

邓锡候,刘文辉最近听周小山讲了很多国与国之间关于利益的交往。

世界大战,等同于全世界各国的利益格局洗牌。

大米粒坚的生产力一旦转化为军事实力,战争注定会结束。

小鬼子就只有投降的份。

而各国的博弈,利益的争斗,将伴随着历史延续。

民国在这次世界大战中,是能保住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还是被那些专坑友军的家伙出卖。

一切都中国军队要在对日战争中拿出让人信服的战果。

出国作战,不同于国内,一举一动都被英国和米国人关注,仁安羌,有好几百号各国记者。

淞沪会战都知道打政治仗,这时候忘了。

国民革命军精锐尽出,三十万远征军入缅,多好的证明战力的机会,因为指挥紊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失败。

就太丢人了。

巴黎和会带给中国人的屈辱,还会在历史上重演。

“要不,我跟戴安澜,廖耀湘联络一下!争取黄埔将领的支持!”

孙立人的第38师,脱胎于税警总团,这个民国第一团,当年牛逼的不仅仅是宋子文下了血本置办的装备。

主要将领都毕业于西点军校。

士兵军饷待遇很高,在江浙招募士兵最低的要求都是高中学历,要想从军,还需要报考,每百名高中毕业的考生,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二十。

虽然在淞沪伤亡太大,可是重建的38师接受了税警总团的大部分伤兵和幸存者。

有了种子军官,孙立人也很会练兵。

整补以后,新38师硬是被孙立人练成了嗷嗷叫的精锐。

但是精锐和嫡系还是有区别的,西点不是黄埔。

校长更愿意重用自己的学生,哪怕新38师也有自己的学生,但是师长,副师长,参谋长均不是黄埔生掌控,他打的越好,相比之下……

新38师在远征军里显得有些孤立,孙立人缺乏那些军阀的魄力,还不敢跟川军靠拢。

胡链对这些盘根错节的矛盾心知肚明。

干脆跟贺国光提出建议。

“好,伯玉,你现在就联络戴安澜和廖耀湘,我再去给陈部长发电报!”

贺国光刚准备走,周小山一把把他拉住。

“等等,有件事也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由于委座秘密来的曼德勒,英国人又耍了个心眼,没有通报驻缅各国记者史迪威代表盟军指挥缅甸战役抵达曼德勒的事情,常驻的缅甸欧州的记者团,从仰光撤到了仁安羌!”

“我的天,情报准确吗?你怎么不早说!”

“自卫军给我的,我也没有渠道去核实!”

早说,仁安羌有英国人的记者,周小山对刘放吾的事迹时候被报道,被撒切尔夫人接见有点印象,但是有没有记者团,鬼才知道。

不甘心啊,他也是刚才一边跑步,一边再想用什么理由说服那些个固执的混蛋。

某些人爱面子,恐怕不想在国际上落下一个对盟军见死不救的名声。

这个理由应该有用吧。

果然,贺国光和胡链分头发报。

不一会,胡链拿到了廖耀湘,戴安澜,邱清泉联名的电报,连杜聿明也答应带他们转发侍从室。

与此同时,林克逊也接到周小山电报,把仰光记者团随英军撤退的事情,汇报给史迪威。

而贺国光撰写的电报太长,分了三个电报机同时发送。

过了许久,才得到了侍从室的回电,得到侍从室回电的时候,已经知道孙立人率领38师所有部队,去追赶先出发的刘放吾113团去了。

军委会还同意川军之前的请求。

让胡链立刻全军集合,准备火车转运曼德勒,然后机械化开进仁安羌。

同时让贺国光跟邓锡候商量。

希望川军空飞可以协助仁安羌保卫战,同时下令刚成立的飞虎队,拉到缅甸做实战训练,为机械化开进的胡链在天空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