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新绿芽(第3/4页)

不管是平日的文艺战士李潇潇,还是《蜕变》中活泼灵动的赵兰,这位大眼睛少女都是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然而,此时此刻,台上少女仿佛变了一个人,虽然离得远的观众看不清她的表情,但她朝弟弟冯志东说话时,那声音明显中气不足,像是强忍着咳嗽的冲动,故作坚强。

几乎是同时,所有人又联想到李潇潇之前在篝火晚会中受到袭击,导致受伤入院,角色与真人之间的微妙关联,让观众一下子就心疼起台上的少女。

于是,他们非常能理解弟弟冯志东的心情,如果换做他们是他,那少女是自己家人,他们也会愿意想尽一切办法弄来钱,只为了将她治好!

冯志东才是话剧的主角,而观众们看得十分投入,因为“冯淑敏”,他们完全将视角代入了冯志东,感受到了冯志东在面对特务的诱惑时,那种纠结痛苦的心情。

在昨天排练的时候,为了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李潇潇临时改了一点剧本。

整个宝安县各公社分成三个场次,李潇潇根据每个场次所包含的公社,在里面选取一些性格特点比较明显的村民,以他们为原型,修改剧本中的角色,使得角色说话语气与之相似,让观众们一听,就能马上想到公社里的某位村民。

果然,当话剧中的配角们出场时,观众们多多少少都能在他们身上看到熟人的影子,看着台上的剧情,也仿佛身在其中。

当剧情进行到冯志东协助军警救助溺水者时,那些从红树林中逃出来的人们都看得目不转睛,想起了那天发生的事情,又忍不住对军警产生了感激之情。

整个话剧下来,所有观众都深有感触,台上的每一个情节,都在反复加深让他们远离逃港行为的印象。

最后一幕结束时,所有人都为圆满的结局而鼓掌,大家都希望他们也和话剧的结局一样美好,在把心思重新投入到家乡中后,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带着这样的憧憬,观演地上响起了久久的掌声。

演员们致谢之后,李潇潇留在了舞台上,其他人都退到幕后。

之前演出的结束致辞都是文工团副团长凌国栋做的,观众们以为这次要改由李潇潇做,都想着虽然换了人,但说的话应该也差不多。

所以,当李潇潇开口的时候,村民们都愣住了——

“各位乡亲们,感谢今天来观看话剧《回家》,表演已经结束,也期待咱们宝安县,能像话剧里最后的那样,生产和文化都两手抓,既要要精神粮食,也要填饱肚子。”

“所以,接下来,我给大伙儿说说,同一把菜籽,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种出更多的菜;同一亩地,一口塘,要怎么养,才能让生产翻上好几倍!”

这话一出,台下一片哗然:李潇潇同志不是文艺兵吗?怎么连生产都要搞?

虽然他们很喜欢这小姑娘,但他们也都知道,这小姑娘大城市里来,一直都是演员,根本就没怎么下过地,又怎么可能会懂种菜呢?

李潇潇之前就跟县干部们一一核对过,要在这个时候和村民们说哪些重点。

桑基鱼塘工程比较大,村民们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很难一下子让他们去做巨大的新尝试。

所以,新尝试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先将菜籽的发芽率提高起来。

因为村民们喜欢李潇潇,所以哪怕觉得她说的事情像是天荒夜谈,他们也都耐心地听了,有些平时工分赚得多的村民,听着听着,听出了门道,神色渐渐地认真起来。

李潇潇将桑基鱼塘、保湿保温提高发芽率的原理简单地说了一下,最后说:“咱们可以先从种菜试试。”

“干部们已经专门划出一小块菜地,这块地谁都可以看得到,咱们就按照刚才我说的方法去种,整个过程大家都可以看着,绝对真实,几天之后就能看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