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年代文世界13(第3/4页)

不管你们是存自家地窖,还是想办法弄干了磨成粉,怎么都好,都带回去吧。

因为雨太大,在山上肯定不安全,勘探队的人都回来了,看到村里老老小小都在雨里忙活,也没干看着,找到村支书领了一块地,也去帮忙了。

红薯这东西,村里中了很多,即便每人都分了一大块地,收上来能有好几百斤,依然剩下不少。

在这中晚一刻,就能损失许多的情况下,村支书大手一挥,直接把这些地里面的红薯划分给了他们,让他们放到村委会的勘探队,慢慢吃。

曾教授他们哭笑不得,他们有国家补贴的粮食,每个月都能领到商品粮,要这些红薯做什么?

可想到村里人顾不上这些多余的红薯,烂在地里也是浪费了,只好尽全力抢收。

索性村委会的房子,是当初一个小地主的,小地主被打倒后,这房子就收归了村里,当作开会的地方用。

这房子是有地窖的,还很大,他们抢收回了多少红薯,都能放得下。

因此勘探队的人,顶着倾盆大雨,回收了一万多斤红薯。

当然,这是有水分的,红薯本来就是湿的,还没有弄干,又在水里浸泡了好几天,水分就更足了。

不过即便如此,弄干了也不会低于五千斤。

因为每天下着雨,外面帐篷也不能住了,勘探队只好搬进村委会居住,十一个人,住在五间房子里,原本挤挤也就是了,可是再加上这一万多斤红薯,都没地下脚了。

而且,现在不能晾晒,只能或堆或挂在通风处,让它自然晾干,才能收到地窖。

这就造成了,几乎转个身,就面临大堆大堆的红薯。

这是不行的,即便下雨,勘探队还是要工作的,于是大家只好想了个办法,把红薯切成片放到笸箩里,烧上火,隔空让它水分蒸干,然后磨成粉。

这样做费时费力,又极耗柴火,可效果是显著的,没几天就处理了一半红薯,得到两千多斤红薯粉。

剩下的红薯,用木板做成七八层的置物架,全部放在一个通风效果好的房间里,然后让人定时翻新。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总算把水分晒干,可以放入地窖。

没了这些红薯占据空间,村委会总算有地方下脚了,后期核算的工作也走入了正轨。

虽然一直下着大雨,他们无法去山上勘探,但通过之前采集回来的样本和数据,也能做不少事了。

比如计算已勘探地区的矿藏情况,根据地质地貌,合理猜测尚未勘探地区的情况,总之工作是不能停的。

这天,吃过晚饭之后,卫其轩打伞护着洛霜回知青院。

路上碰到了匆匆而来的韩少峰,他看到两人,立刻冲了过来,大声询问,“卫知青,请问你是否有药?我爷爷和牛棚的两位老人都病了,可支书说,去城里的路上出现了山体滑波,一时半会儿出不去。”

他脸色满是焦急,看着卫其轩的眼神,又是恳切,又是期待。

卫其轩点点头,“我不知道他们生了什么病,不过常用药我还有一些。”

“退烧的,”韩少峰立刻道,“牛棚有一位老中医,他说我爷爷和另两位都是淋雨导致的发高烧。”

“走吧,我们去知青院拿药。”既然有大夫在,那就不怕吃错药。

三人一同回了知青院,卫其轩回房拿了药袋子。

他原本是想让洛霜留下的,下这么大的雨,不必跟着过去。

可路上洛霜听韩少峰说,生病的还有一位老太太,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没有亲人照顾,牛棚里其他人,又都是男的,于是就想过去看看,能帮忙就帮忙。

韩少峰闻言,感激的对他们笑笑。

虽然他和那位老太太没关系,但自从到了小雷村,牛棚那些人都给了他不少温暖。

就像老太太,自己的,包括牛棚其他人的衣服,都是老太太帮忙缝补的,可碍于男女之别,老太太生病了,他们却无法贴身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