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第2/4页)

具体语境是这样的:“有的人有_______等一连串缺点,但是他们说起话来有理有据,一天到晚欺骗蒙蔽愚蠢的人民群众,____、____就是这种人。”

缺点和人名都按照标题里的“十二子”来填空就成了。

接着他又开始激情吹捧孔子和他的学生,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好学问,其他人全都是垃圾,包括孟轲这个儒家接班人!

孟子根本不懂孔子,他的学说纯属胡说八道,偏偏后来者还以为这是孔子他们的观点,孟子罪过大了!

反正,咱只认孔子,不认这些乱七八糟的家伙!

至于这篇文章里没有被骂的人,约莫也被荀况划分为“愚众”行列!

其他人目光幽幽地看向荀况。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

你过分了啊你!!!

还有你个孔仲尼,怎么又是你啊!

第二场。

荀况拉了仇恨。

甚至顺便帮孔丘拉了仇恨。

在荀况遭遇群殴之前,光屏上随机出一篇新文章。

《两小儿辩日》。

列御寇写的。

列御寇没来,不知在哪凭虚御风去了。

列御寇作为一个编出了“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等故事的寓言大师,孔子也是他钟爱的创作对象。

主要是战国时期的人搞创作,基本都绕不开孔子这位大佬。像庄子写书绝口不提同一时代的孟子,却经常会写点孔子小故事!

今天列御寇的老师壶丘子正好在场,他读着爱徒写的精妙寓言,觉得没有毛病,这不生动幽默、引人深思,听说还被选入课本了,小孩子全都要学,妙啊!

众人也觉得挺好。

孔丘:“…………”

第三场,受伤的还是孔丘!

接着光屏上又出现一篇新的文章,内容是孔子表示人心难测,洋洋洒洒列出九种识别贤与不肖的基本方法。

比如把对方扔去偏远地区工作,看看对方忠不忠诚!

比如可着劲逮着人干活,瞅瞅对方有没有才能!

比如突然问对方问题,试试对方的知识水平!

非常实用的九征识人术!

就是被观察的人有点惨。

现在问题来了,请问这“九征”出自什么书?

友善提醒,写着“孔子曰”的话不一定出自孔子。

孔丘:“…………”

庄周出来认领:“不好意思,是我写的。我就是把您的‘听其言而观其行’稍微扩展细化一下,没别的意思。”庄周又和孔丘说起自己对《论语》里的一段印象深刻,读着觉得很有意思。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孔丘看到学生宰予在呼呼大睡,气得当场骂起了脏话,什么朽木啊什么粪土之墙啊,接着又开始叹息:“以前我很相信别人,别人说了我就信他真会去做;自从收了宰予这个学生,我得看看他们怎么做才能信,都是因为这个混账啊!”

暴躁老师,在线发飙。

多么发人深省的经历!

不得扩写一下让大伙深入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孔丘已经有些麻了。

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孔子不愧是孔子,不管是解读《论语》的人还是拿他搞衍生创作的人都是最多的。

随着文章陆续放出来,只有孔子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那些观念不同的人(比如列子)挤兑他也就罢了,连那些声称奉他为圣人的家伙,写的文章也很有“一粉顶十黑”的效果。

人和人的脑子毕竟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同一个人,观念也会随着年岁增长而不断改变。

孔丘本人也是这样,他年轻时意气风发,学生要去帮意图篡逆的家臣做事,他当场就说“你不是我学生了”。等到许多年后,有个乱臣贼子找他出山,他思量许久居然答应下来,叹着气说:“我总得派上点用场啊。”

连自己的观念都可能不断更迭,一本书、一段话被人解读出各种意思就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