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3/3页)

这个过程中明显被塞进去不少“遗失”的诗稿!

李白:“………………”

怎会如此!

丢都丢了,找回来作甚!

这些家伙真是太过分了!

吴普一点都不照顾李白的复杂心情,还在旁边给李白讲起苏轼读他诗集的点评。

苏轼表示李白这些诗集里混入了不少假冒伪劣作品,水平着实不咋滴,读来只能说是一般般。

为啥别人敢假托李白的名义来造假呢,都怪李白自己写诗放荡不羁,经常会神来一笔,别人就算胡诌几句说是李白写的也不显得突兀!

瞧瞧人家老杜,诗写得那叫一个一丝不苟、严丝合缝,别人想照着学写诗可以,想弄几首仿作塞进去造假可就难了!

所以说,这事怪不了别人!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都是李白自己的锅!

李白:“………………”

李白说:“这位苏轼又是谁?”

吴普压根没觉得自己在给李白和苏轼制造矛盾,反而积极地给李白介绍起苏轼来。

苏轼自己也活得十分不羁。

他说李白诗写得太不拘一格,所以频频被人仿作,结果后来托名于他的诗文大行其道,不知多少不是他干的事都扣他头上!

这证明人不能随便对别人指指点点,要不然事情很容易落到自己头上!

尤其是玩笔杆子的,特别容易文谶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一口毒奶奶到自己。

史学家里头就有个连环惨案,讲的正好是这种“文谶”现象——

司马迁蹲大牢,这事大伙都知道。

后来写《汉书》的班固感慨前辈司马迁受牢狱之灾,结果自己冤死狱中。

再后来写《后汉书》的范晔感慨班固看得清司马迁看不清自己,结果同样蹲大牢去了。

多少血泪教训告诉我们,话不能乱说!

苏轼随口点评李白那么几句,还算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儿!

李白从吴普口中得知千百年后苏轼身上多了多少的离谱事迹,很快决定和苏轼和解。

算了,看起来是个有趣的人,下回一起喝酒时让他多喝两杯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