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2/3页)

每每把一堆碎片还原成它入土前的模样,不少人都忍不住停下来过去欣赏一番,相互吹吹夸夸,工作氛围非常棒。

王师兄更是看到别人修复一样东西就要凑过去认真观摩。

很难想象出土时那些灰头土脸的小碎片,居然能变成大大小小的陪葬器物。

要是字画能留下几张残片,经他们来个“妙手回春”说不准都能开专展了!

碰上有意思的墓主人,整个研究过程也很有意思。

接下来几天,吴普都领着人在旁边打杂。

李清照还认认真真跟着专家做拓片,她底子好,懂得又多,把现代拓片工具玩明白后很熟练,弄得专家都和自己带来学习的学生说“你们看看别人,再看看你们”。

王羲之跟着吴普看了一圈墓室里刻上去的“王羲之真迹”。

看完直摇头。

吴普好奇地问:“他刻了这么多幅,难道就没有一幅是真迹?”

王羲之笃定答道:“没有。”

是真的没有。

他虽不能保证能认出自己从小到大写的字,但不至于把别人的字认成自己的。

这个人最喜欢的几幅字,明显都不是他的手笔。

大概有一两幅仿得还不错。

至少内容是对的。

由此可见,唐朝古画造假市场蓬勃发展啊!

肯定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个顶级迷弟一带货,王羲之的字瞬间就炒成了高价。

为了高昂的利润,商人自古以来就敢于做任何事,区区造假算得了什么?

你想买,我就必须有得卖!

至于真品,大抵都是少数人的私藏,普通人根本无缘窥见它们的真容。

造假造得有三分像,已经很不错了。

吴普本人不算是过来交流的学生,第三天他就把王师兄他们留在考古队大本营,自己领着王羲之他们看看“会稽郡”如今的面貌。

两晋时期会稽郡不算太小,吴普领着王羲之他们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走走停停,转悠了一圈后跑到兰亭景区那边去游玩。

王羲之没想到过了那么多年,他当年写《兰亭集序》的地方居然成了这样的景点。

还收了他八十块门票。

瞅瞅架子上赠送的宣传册,上面还全是和他有关的景点。

比如鹅池这地方,说是“鹅”他写的,“池”他儿子王献之写的,父子合璧,千古流传!

吴普见王羲之一脸无语地看着拿到手的景区宣传册,宽慰说:“没事,要是始皇帝上次走慢点,他去看兵马俑也是要花钱的。”

吴普顺道给王羲之科普了一下建国后挖出来的兵马俑。

那可全都是嬴政私藏的一比一等比例手办啊!

王羲之沉默了一下,询问起另一个问题:“鹅池有鹅吗?”

吴普被问住了,摇着头说:“这个还真不知道,我们过去瞧瞧。”

三人一路前行,没走多远就看见了鹅池两字。

一想到前面有一千六百年后的鹅可以欣赏,王羲之脚步都加快了不少。

接着他们就看到了几只被游客围着拍照的大白鹅。

一只只被镜头包围的大白鹅,像极了被迫上班的社畜。

王羲之走过去一看,摇着头惋惜道:“瘦了点。”

他喜欢雄赳赳气昂昂的大白鹅,越凶越觉可爱,看着它们神气十足地在水面玩耍就感觉灵感咕噜咕噜往外冒,很想就着鹅一口气写它几幅字。

吴普听了点点头。

知道了,王羲之喜欢胖胖的鹅。

他们来的时间不对,到了来年清明才是最热闹的时候,到时候会搞兰亭书法节、组织曲水流觞雅集。

吴普说:“这个‘曲水’我们博物馆那边也有,到时我们也可以试试。就是我们不知道当年到底是怎么玩的,还得向两位先生请教请教。”

王羲之笑道:“这有何难,只要人到齐了,谁来主持、如何主持都不甚重要。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自然就是人间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