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3页)

怪不得他后来谁都不太信任。

嬴政一直在观察着吴普的表情,见吴普只读了几句便面露了然,知晓自己的家事定然也被后人传作谈资。

嬴政下意识想握住竹简,才想起手中空无一物。

这个地方连落座的方法都与大秦不一样。

吴普调整电脑文字时他扫了一眼,知晓这个地方用的还是与小篆全然不同的文字。

也是,两千多年过去了,还能留下来的东西实在太少了。

见吴普拿着竹简看来看去舍不得还,嬴政问道:“看完了吗?”

吴普知道这东西嬴政肯定不想被外人看到,更不可能留在博物馆展出,只好恋恋不舍地把竹简还了回去。

来都来了,嬴政也没急着回去,而是跟着吴普去吃早餐。

嬴政当上秦王后没再缺衣少食过,不过两千多年的差距不是厨艺可以弥补的,现代光是食材种类就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多得多。

嬴政在吴普问他吃不吃面的时候他说“都可以”。

难得接待嬴政这样的大佬,吴普来了兴致,决定亲自和面做碗劲道十足的手工面条给嬴政他们尝尝。

嬴政走进餐厅后没坐下,而是打量起周围的环境。

单看建筑外部,屋子的结构没多大区别。

屋里的陈设却是大不相同。

灯具,碗柜,冰箱,桌椅,都是陌生的。

嬴政走到窗边往外看去,只见远处的山峰上杵着一些高大的建筑,瞧着不像是住人的地方,也不知是做什么用的。

就在嬴政准备坐下等待早饭上桌的时候,忽见天上有一巨物飞过。

那巨物离得很远,明显像是在云层之间行进。

隔这么远还能用眼睛看见,可见它显然比马车要大上无数倍。

嬴政正琢磨着那是什么东西,就听门外传来讨论声。

有人招呼旁边的人:“看,又有飞机。”

另一个人埋怨起来:“那家伙说要带我们去坐飞机,到现在都没安排,他是不是想赖账啊?保不准哪天我们就该回去了。”

嬴政耳力极佳,听着越走越近的脚步声和议论声,耳朵微微动了动。

他转过身看向餐厅大门的方向,就见两个穿得和吴普差不多的人迈步走了进来。

一个年纪大些,约莫五十多岁。

一个年纪小些,约莫四十出头。

他们的头发倒是比吴普长一点儿。

来的自然是苏轼和杜甫。

嬴政正观察着苏轼两人,苏轼两人也被突然出现的新人惊了一下。

等看清这位年轻帝王的衣着打扮,苏轼和杜甫对望一眼,有点好奇这人到底是谁。

这时候嬴政身上穿的是秦王常服,即便秦国还没有一统天下,六七年的秦王生涯还是让他身上带上了少年帝王的气势。

苏轼不是没见过皇帝的人,他们那一朝的文官可是能够一天到晚追着皇帝喷的牛逼存在。

他上前自我介绍了一番,表示自己名叫苏轼,字子瞻,人在北宋;旁边的人名叫杜甫,字子美,人在唐朝。

嬴政不动声色地听着他们陌生的自我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姓氏是分家的,姓代表他们家的血脉起源,一般是王孙贵族认祖宗用的;氏代表他们家属于哪个分支,往往与家中历代祖先的官职、封地有关。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名字花样比后世还多,他们有姓、有氏、有字、有号。

于是提起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来,那名字可就变化多端了,现在已经发现的就有“姓+名”“氏+名”“字+名”以及尊称其号等等。

据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方便管理,大手一挥让大伙登记人口时删繁就简。

也有说法是平民出身的刘邦上位,表示甭管什么姓什么氏,我祖上有没这些玩意,听我的,以后咱别整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就搞一个姓氏,方便好记,要不然你又是屈原又是芈原又是屈平的,我怎么记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