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3/3页)

吴普也知道这事儿。

他觉得这个故事里最可怜的大概是女儿跟人跑了还要掏钱养女婿的卓王孙了!

不过这老卓有钱,宰狗大户挨宰什么的,他就不同情老卓了。

反正,他既掏不出那么多钱,也雇不起百名仆从!

朱元璋一直安静地听着吴普几人引经据典地讨论。

这些对于吴普他们来说张嘴就来的典故,于他而言却十分陌生。

他小时候上过几天私塾,但因为没有钱交束脩,所以后面就没再去上。

他只粗识几个字,既没有遍读圣贤书,也没有读过史。

听着吴普他们侃侃而谈,古往今来的奇闻异事统统信手拈来,朱元璋眼底不由生出几分羡慕来。

吴普注意到朱元璋艳羡的目光,笑眯眯地把话题带了回来:“其实有位皇帝也很特别,他小时候放过牛。”

朱元璋两眼一亮。

这个他熟,他也放过牛。

吴普说道:“他还当过和尚。可惜他当和尚没两个月,寺里也没饭吃了,只能出去到处化缘,和乞讨相比只是多了一身僧袍而已。”

其他几人的目光不由落到朱元璋的光头上。

朱元璋也觉得惊奇,真是太巧了,这皇帝的经历居然和他一模一样。

可惜当皇帝这种了不得大事,朱元璋却是不敢代入了。

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贫农,哪里敢想那样的美事?

朱元璋巴巴地望着吴普,等着吴普接着往下说。

吴普笑了笑,继续说道:“他在外面化缘三年,回到寺中跟着寺里的和尚识字念经,后来一颗心终归还是平静不下来,脱下了僧袍,参加了起义军。”

众人静静听着,没有插话。

吴普说道:“他娶到了很喜欢的老婆,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他成功了,成了开国皇帝。”

“这很不容易,自古以来起义成功的皇帝只有一个刘邦。”

“加上他就是仅有的两个。”

“他以前吃过太多的苦,当了皇帝就想好好了却心头的遗憾。”

“比如读书。”

“他知道穷人家的孩子想读书很难,所以不仅看重太学,还想要全面振兴社学。”

“考虑到前朝的社学早已名存实亡,他当皇帝没多久就下令让各州县重修社学,必须保证每隔五十户就有一间社学、保证社学可以有最好的老师——保证穷人家的小孩也可以免费入学读书。”

“他希望社学的夫子先讲《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给学生启蒙,再给学生们讲经义、律法、算学和史书扩展知识面。”

“只要他们想继续读书,可以考去县学、考去州学、考去太学,但凡能考上的,不仅不收束脩,还给发钱发粮发衣服,读书期间只要能通过考试还能免赋税、免徭役,只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朱元璋唇抖了抖。

这人真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办的事可太对他胃口了!

朱元璋忍不住心急地追问道:“那他做成了吗?”

吴普说:“过程有那么一点坎坷,但他还是做到了‘三五十家置一学,愿读书者,尽得预矣’。”

做成了!

要是他生在那个时代,不就可以好好读书了?

朱元璋激动地拉着吴普问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