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2/3页)

两个书童麻溜跑去喊人。

吴普领着苏轼去放映室,给他们找了个繁体字幕的《华夏通史》纪录片,投放在大屏幕上让他们看看后世书写的历代历史。

其他人齐齐过来了,连苏轼在内十一个人排排坐,专心致意地看起了真人讲解的“史书”。

比起已经拥有手机的苏轼,韩娥等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新鲜事物,即便是有点枯燥的纪录片她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吴普安排好苏轼等人,这才安心地跑去研究全息投影系统。

全息投影系统已经载入到吴普的工作电脑里。

他把工作电脑搬到第一个展位内打开操作系统,又去车上取出第一样藏品。

那是个十分精致的玉盒,通体被打磨得十分光滑,表面有灵动的双鱼纹饰。

盒身有可开合的子母扣,顶部还有可活动的玉环。

比较特别的是,它的盒盖有两处不起眼的修补痕迹。

目前许多展出的、买卖的文物都是出土物,说白了就是从墓里挖出来的,属于陪葬品范畴。

这种使用痕迹是很难得的。

墓主人为什么要把一个修补过的东西带进墓里?

肯定是因为墓主人格外喜爱它,又或者它对墓主人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不管是哪一种,应该都是个很有趣的故事。

吴普之所以想把它拿出来展出就是这个原因。

要不然这个玉盒涉及的工艺并不复杂,不至于放到第一批来展出。

吴普对玉盒背后藏着的故事非常感兴趣。

吴普把玉盒放到展位上,盖上防护罩,调出全息投影系统的控制页面。

灯光之下,玉盒泛着动人的光泽,里头的双鱼纹饰仿佛会游动似的。

吴普选择启动一号展位的全息投影,眼前很快出现一片静谧的夜空。

夜空之下,滚烫的熔岩在舔舐着白云石大理岩。

两边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相逢,最终凝聚成了质地温润洁白的玉石。

玉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被人发现,它安安静静地沉睡在深深的岩层之中,摒却杂质,把自己打磨得越发莹润动人。

终于,不知道过了多少万年,它被一双手惊喜不已地捧起。

大大小小的工具在它身上轮流雕琢,终于把它变成玉盒的模样。

“完成了吗?”年轻美丽的妇人笑着问忙碌了半天的丈夫。

丈夫本身就是个雕工,他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了一大家子。

他们新婚燕尔,正是情深意浓的时候,雕工亲自寻摸了一块好玉,准备雕一个玉盒送给妻子。

妻子跟着他太苦了,他想给她最好的一切。

“马上就好了,就是这子母扣开合有点小问题,还得再好好打磨打磨。”雕工憨憨地说道。

后来兵荒马乱,妇人也被一个将军强掳了去,夫妻从此天各一方,再也不曾相见。

她一直郁郁寡欢,将军喜她颜色正好,叫人寻摸些好东西送她。

其中便有那玉盒。

妇人看着玉盒潸然泪下,小心地收了起来,后来不小心摔坏了也舍不得扔,修修补补一直带着身边。

最后还把它带进了棺材。

在那个战乱频起的年代里,根本没有什么破镜重圆,更没有什么皆大欢喜。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的只是难以释怀的痛苦和遗憾。

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掠夺。

你的性命更是无足轻重。

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故事,吴普甚至找不到自己能改动的东西。

吴普看了看时长,一个小时,不算太长,就不删减了吧。

他直接选择在一号展位投放。

相信在了解过这个故事后,游客会对这玉盒的工艺以及它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甚至还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毕竟美丽和遗憾都很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吴普把剩下的展品挨个放到展位上,一心多用地用二倍速把剩下二十九份溯源影像浏览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