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第3/3页)

“心静可见佛,佛何像,众生何像……”

“佛言二十难,度者亦为佛……”

“静心修行,善心做事……”

“诸恶念难除,可摒弃道旁,正道直行,不妄自破……”

纪墨听着听着,倒是有所感触,怪道最开始佛家是小乘佛教,自修总比普度容易,所有人对自修的心得,从一日三省吾身做起,都能来点儿“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之后的大彻大悟。

但要普度众生,怎样把自己的道理变成别人的道理,甚至是别人奉行不辍的圭臬,难度就大了很多。

传、销还不能人人信呐,何况这又不是传、销。

于是,要让人了解,思考,就要把这些思想化作点滴,融入到每一个看似平常的对话和故事之中。

经文之中的代入感,主要就是在那些弟子身上,他们学佛,他们有诸多困惑,从怎样才是佛,到佛能够怎样,这段漫长的路,他们会发出无数个疑问,像是一个个十万个为什么。

然后佛祖一一回答,从这些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之中,思想在渗透,思想在传递,属于佛的作为在传播给他们,再由他们传递给别人。

生活是修行,举动之间,衣食住行,都是在修行,扫地是,砍柴是,洗衣做饭也是,就连捧着一碗米饭默默咀嚼,同样也是修行。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吃饭的时候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甚至那个时候头脑都未必会在想饭食是否美味好吃,可这种放空的状态,本身也是修行,是静心,是宁神,是有关定力的修行。

不为外物所动,也不为外物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