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第2/3页)

如纪师傅这样的造桥匠,是很少能见到县令之类的官员的,除非是他们亲自巡视现场,否则,与纪师傅对接的都是县衙之中的小吏,并不需要县令出面的。

“今年还跟往年一样,没什么特别的,这几个地方,你去看看就是了……”

小吏给纪师傅说了几个地点,除了本县,都是邻县的一些地方,跟往年的确没什么不同。

纪师傅连连点头,称呼那小吏为“汪小官儿”,这等吏员,在县衙之中不算什么,跑腿儿一样,是个人都能指派,但在外头,宛若天子身边儿的太监一样,哪怕是一品大员,该跪还是要跪。

汪小官儿跟纪师傅应该也算是熟人,年年这修桥令都要走上一趟来通知,说话便也随意许多,还问了纪墨这个新弟子,又得了纪师傅孝敬的东西,脸上更添几分笑意:“这差事辛劳,你多费心,我就不跟着累赘了,你们看着就行了,若有什么不好,找人来报我。”

按照道理,汪小官儿就是个监工,跟着跑一圈儿,也看纪师傅他们是否认真检查桥梁,但他显然不想跟着跑,来来回回,风吹日晒,赚不到半分辛苦钱,何必那般费心。

这也是信任纪师傅不会弄虚作假,方才敢如此放手。

纪师傅忙诚惶诚恐地应了,在这汪小官儿面前真是朴实老百姓的样子做了个十足,纪墨也没敢多看那个年轻的汪小官儿,生怕眼神儿不驯,再让人误解了不好。

汪小官儿也没多关注纪墨,多问一句不过是寒暄,之后便摆摆手,让纪师傅自去了。

王石柱对此很是平常,带着包袱干粮跟着走就是了,这一圈儿也算是私教课程了,不必通知所有人,有想要去的自然会主动跟上。

这边儿修桥令下来,便有人先一步来到纪师傅家中汇合,要跟着一起走的,还有的已经按照纪师傅往年的路线,先去了第一座桥那里等着了。

于是,最后真正上路的也有十来人,属于走在路上都不怕普通盗匪的那种,各自带着一个包袱,里面装着干粮鞋子之类的。

纪墨人小力弱,他的包袱是王石柱给背着的,里面除了一件换洗衣裳,便是纪师娘给做的鞋子,这鞋子是必要夸一句,真正的千层底,又软又好用,最难得是怕他们磨损多,特意在底子上加了一层皮子,不至于轻易就被石子儿磨穿了鞋底。

同样的鞋子,纪师傅也有一双,都在包袱里。

他们这些汉子,衣服带不带都无所谓,穿的破旧些,或干脆光个膀子,也没人多言语一句,可鞋子好不好,那还真是很影响事儿的,起码出远门就艰难了。

王石柱也有纪师娘做的鞋,或者说他们这些被纪师傅收为弟子的,至少都得过纪师娘的一双鞋,年年“师娘”“师娘”地叫着,也年年都能得双鞋子什么的,师徒之间感情好,未必没有这位师娘费心的缘故。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被关怀惦记着的。

成亲了的那些师兄且不用说,家中还有妻子惦记,没成亲的那些,或在家中感受不到多少温暖的那些,真正是把泼辣的纪师娘当了另一个娘,孝敬都很真心,只可惜每年他们跟着纪师傅来回跑,纪师傅不在家的时候,他们也多不在家,还真是不能帮到什么忙。

路上闲聊,从鞋子的事情说到师娘的好,有人抱怨自家妻子如何,有人说起自家孩子如何,还有人说起纪师娘过年做的什么菜非常好吃如何,说得热闹,赶路都不觉得累了。

纪墨走累了,就会被师兄背,开头是王石柱,然后就轮流被其他师兄背,比起在路上走,在师兄背上就舒服多了,哪怕还有汗臭味儿。

有个师兄不知道带了什么,包袱里突出来一截,随着走路,不断往纪墨身上戳,后来休息的时候打开看了,竟然是个带把的小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