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第3/3页)

那么,负责立碑的人,必然要背负这份因为立碑而起的罪责的。

不管此刻的古代有多原始,人的头脑也必然不会真的简单蠢笨,大王的反应极快,竟是超出了大人的预料,一时间没能及时发言,让此事成了定局。

不明真相的大臣只知道派人恭喜,便是有人看到其中的危险处,但事情就是这样,不做不错,做了就有可能错,全无风险是不可能的。

“我已向大王求得人手,若有不是,便是那些人所为。”

大人的后招补足了一些疏漏。

如纪墨这等身份地位的人,他说做什么事,也不可能自己亲自来,立碑这等粗活,更是只能下头的人动手,若有不妥当的地方,他当然可以怪罪下去,层层推诿到具体办事的人身上。

大王若要因此强说纪墨不对,必然也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罪责之名只会有名无实,不可能造成实际的损害。

作为巫祝唯一的传人,下一任巫祝,就是大王也不敢弄死,只是趁机打压,弄出一个污名或把柄,便于日后掌控罢了。

纪墨感激大人的这份用心,谢过之后也不耽误,与大人合计立碑之事的具体程序该如何,立碑时候肯定是要有祭祀的,怎样的舞蹈,怎样的流程,怎样的祭品,这种前所未有之事,都是需要提前确定一个规制的,不能随意而为,看在外人眼中,也显得粗陋不堪,那就真的是不敬鬼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