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4页)

“你倒是细心。”纪三哥说了一句,问道,“你说师父,是谁?你还拜了师?”

“是纪桑师父。”纪墨回答着,又怕对方一时没反应过来纪桑是谁,还给解释了几句,大意就是从药王谷回来的,这个范围一圈,就很小了,纪三哥一下子反应过来了,诧异,“怎么跟他学?”

“怎么了?”纪墨有些奇怪,这话是不赞同的意思,纪桑有什么不好吗?

虽然要求精细到每一株药草是有点儿龟毛的,但,其他方面,知识方面实在也是够渊博,不仅知道还能做到,还能做好,这就很值得学习了。

“你要是跟他学,这辈子都出不了师了。”

洗了脚躺在床上的纪三哥感慨一句,见纪墨一脸茫然,就给他说了些有关纪桑的趣事,他其实也没怎么跟纪桑联系过,虽说是同辈人,年龄到底差着呐,后来纪桑一去药王谷就是十来年,他们所知的不过是小时候跟着嘲笑纪桑的种种。

现在看起来还算是风光无限的纪桑,在当年的纪三哥眼中其实是十足的怪人,他们这些小孩子也有圈子,私下里议论嘲笑的就是对方那种“刻板”,真正的让人看不惯,不过是碍于同族面子,也没几个到他面前去说就是了。

后来对方一下子获得了进入药王谷学习的名额,之前私下嘲笑他的那些话就都不好再说了,当时不少人还以为如纪桑那样真能进药王谷呐,也有按照纪桑的方法尝试的,结果呢?照料过程手忙脚乱不说,收获反不如平常的。

“一个人一个方法,他那个方法对他自己有用,对你可不一定有用了,你若是这样学,只怕最后学不出什么来,白耽误工夫。”

纪三哥略带怜悯地斜了傻弟弟一眼,这可真是被药王谷的名声给迷了眼,没想到怎么进去是药植师,出来还是药植师,纪桑的那一套,在药王谷也行不通吧!

以前的时候,纪三哥对这些理解不深,还是种植了兰花之后才发现的,人的精力真的是有限的,一天之中,他最多能够仔细关注十盆兰花,绝对不能再多,便是如此,也还要因为某一盆兰花犯了病而着急上火不知道如何解决,关注其中之一的时间多了,就会对其他有所疏漏,哪里能够尽善尽美,全都照顾到呢?

纪桑能,只能说他有这个本事,但别人,可未必有这个本事。

纪三哥以前跟纪桑没怎么接触过,不太了解他的做法,只知道跟着嘲笑起哄,还是后来因为有人学习纪桑的法子,这才多少知道了一些具体的“桑式种植法”,很难从道理上否定,但真的实行起来,却又不是普通人能够办到的了。

思维再快,也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如果需要判断思考的东西多,这个时间还会变长。

纪桑把每一株药草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仔细判断它的情况,相当于给一个人做体检一样,看似表格上的各项问题都罗列出来,一个个判断过去并不难,其实每一个判断都是需要思考的过程,这就是人脑(机器)诊断的过程了。

机器还要一个运作时间,人脑又怎么不需要,看到现象,分析现象成因,在判断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排除一些群体因素带来的干扰,找出最切实的那个属于个体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结果,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为此付出的脑细胞一点儿都不少。

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有两株完全一样的药草,强调其中的差异性不能说错,但药植师追求的难道不是普遍性和共性吗?找出更适合群体,而非个体的种植方式,才是根本吧。

因为纪桑的做法很拧巴,但又不能说错,反正他自己的地自己照看得过来,旁人也就没伸手多管闲事,等到他去药王谷了,有人以为他这种做法才是正确的,东施效颦出了事儿,这才让人明白过来,他的做法并不可取,起码不具备推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