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2/3页)

如果有些爱好,可以用色漆在琴胚上画出纹样作为髹饰,阴干后再刷一遍透明大漆,再阴干,最后一遍阴干之后再用一种细砂布慢慢打磨,让髹饰的纹样呈现出来。

刷透明大漆,阴干后打磨这个过程叫做擦青,擦青次数越多,漆面越光亮,看在时人眼中就越好。

“时人愚昧,常以‘亮’为评判标准,殊不知宝物自晦,琴之贵在音,又哪里是光亮与否能够确定价值的?”

说这一段的时候,曹木似乎有些感慨自身,就因为驼背,自身的价值就被否定了,成功也被说成是错误的,他不认这种“错误”。

情真意切的话语听到纪墨耳中,不知怎地,想到了《病梅馆记》,每一个文科生都不会对这篇文章陌生,而那优美文章之中感慨的道理,因求虬枝而刻意营造的病态美,难道不如时下的审美一般歪吗?

“既知道时人愚昧,何必非要于愚昧同流?”

纪墨一脸纯真地问。

古琴还没装弦,曹木于琴上空弹了两下,似有大音在耳边铮铮,摇头轻叹:“时人目浅,却有钱啊!”

说到底,他并不如曹父高尚,只因制的琴是君子之艺,便也把自己当做君子一般,讲究这个讲究那个,连买家都恨不得筛选一二,在曹木眼中,他固然爱琴,也爱琴中化身的君子之风,君子之德,但更让他爱的还是钱,时人既然愚昧有钱,为了钱多,他也愿意把擦青的工序再多重复几遍,就为了让古琴更亮,以亮彰显其音色之纯,总能引来一二有钱人,为此“亮”多花些钱。

放着钱不赚,非要曲高和寡,那才是跟自己过不去。

在这一点上,曹父对他看不上也是有理由的,这个儿子,从根儿上就是歪的。

纪墨被曹木这个回答搞得差点儿笑了出来,君子又怎样,君子难道不会吃喝拉撒吗?既然吃穿住用都要钱,哪个又能说把这阿堵物速速移开呢?

“师父英明!”

真心实意地赞叹,纪墨的目光之中是纯然的佩服,对啊,就让那些阿堵物速速向我砸来吧!多多益善!

曹木一直注意着纪墨的反应,看到对方脸上全没鄙夷犹疑之色,心中更是畅快,也没去想纪墨这么小,是否有学过君子之德,只想着能有弟子如此合心,确实比儿子更好了。

连着好些天,曹木都在尽心教授纪墨制琴工艺,纪墨努力学习,每日睡前,重温一遍白日的知识要点,再看一眼不断增长的专业知识点,心中更是大快,有种能够少年成名的感觉。

可惜,都是错觉。

秋收过后,冬日临近的时候,纪墨的专业知识点已经停下好久不曾增长了,可见理论部分已经到头,剩下的就该是实践了。

在这方面颇有经验的纪墨正枕戈以待,却被曹木放了假,理由是冬日天冷,就不去制琴了。

“啊,为什么天冷不制琴啊?”

纪墨不理解,冬日漫长,又不用做地里的活,喂的鸡鸭大半都卖了,只留下做种的好养了许多,相对来说少了很多事情,正是专心制琴的好时候,怎么就不做了呢?

“天冷,伸不开手。”

曹木的理由再次接了地气。

纪墨听得傻眼,伸开自己的小手,冷风从指缝之中呼啸而过,很快就感觉冰溜子一样,缩回来都能发现手指和掌心是两个温度,若是缩到袖口之中,真是让人不自觉都跟着缩脖子的冷。

再想想山上的温度可能更冷,而那小木屋,四面透风,完全没有半点儿保暖的可能,还真不是一个制琴的好时候。

都说寒暑不易,真正寒暑不易的到底只是少数,何况这等手工艺,若是一个手抖做错了什么,真不如不做。

悻悻点头,算是接受了这个理由,有点儿失落地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