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上课(第2/4页)

机房里一片沉寂,一群人耷拉着脑袋,半趴在桌上萎靡不振。

七点半正式开课,教室里还有一半以上的座位是空的。教官提着光脑走进来,与众人颔首示意。

负责给他们上专业课的是一位女教官。身姿挺拔,制服穿得一丝不苟,坐到讲台上,侧脸被灯光打出清晰而优美的下颌线。说话轻声慢调,带着婉转的尾音,叫人听起来觉得很舒服。

“我们今天讲一讲如何完善动态模型。大部分同学应该已经学过这一门专业课,但只是刚刚入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她翻开光脑,直接将课件发到公共平台上。

“我看过你们的卷子,90%以上的学生都还是习惯用基础知识点去论推动态模型,虽然就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解题思路,但我希望你们能尽早修正。因为结果虽然正确,却很浪费时间。不能保证效率的方法,在数据分析这里,就是绝对的错误。”

乘风揉了揉脸,定睛查看文档上的条目。这就是她卷子上两眼抓瞎的题目类型。

然而课件里并没有记录十分系统的模型代码,只有各种零散的,针对不同情况、不同攻击的修正代码。

教官两手交握放在桌上,缓声道:“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数据分析是一项很依仗实战经验的技能,尤其是在添加多项变量之后。为了保证数据的时效性,B类指挥自己要有一定的敏感度,这需要在日常就培养出足够的观察意识。具体可以参照我文档中所述的方向。”

乘风大致扫了一遍,发现条目罗列得十分详尽。

她的建模风格已经属于细致的级别。合适的掩体、视角的盲区、最优的进攻路线等等都在考虑范围之内,但教官的关注角度与她大为不同,更注重地形与变化。

她偏头瞥了眼沈澹,见对方神色无常,表情没什么波动,抿了抿唇角,把几个要点记录下来。

不会没关系,但不能不学。

教室里有一些轻微的窸窣响动,是衣物摩擦与私语交谈的声音。

教官说话的声音分明不大,却极有穿透力,清晰地压过各种嘈杂,传遍角落。

“今天我们先从机甲分析来入门。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不喜欢做机甲对战分析?因为在这样的模型里,除了客观的数据之外,还掺杂了一部分主观的判断。如果标准从严来的话,整个分析报告需要拆分成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千万不要觉得麻烦,我们的工作不允许懈怠跟失误。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例。”

她说着又往公共平台上传了一段机甲对战视频。将画面投映到教室中间,随后领着众人将视频前一分钟的动作逐次拆解出来,系统性地进行记录,给出大致的参考框架后,让学生自己上手。

她则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审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机甲对战分析是沈澹的强项。

她虽然实操玩得菜,但背地里的研究做得很深。不眠的夜里曾挑灯奋战出近百个的针对不同型号机甲、图文并茂、旁征博引的攻略,一系列贡献被网友评价为“可以淹没在历史潮流中的又一裹脚布巨著”

——既看起来很长很丰富,但其实大部分内容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作死,于是他死了。

另外沈澹面临的困境他们基本上遇不到,毕竟他们有脚,会躲。

此类嘲讽让沈澹大为恼火。

当然这并不影响她在数据分析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至于乘风,她在这一块简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格斗机器人的教育方法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乘风从小在那么一个环境下长大,培养出来的格斗思维也带有机器强烈的循序渐进的特点。

她按照教官给出的框架进行代入,很快发现自己在格斗中的思考过程与所谓的动态分析高度契合。区别在于她以往的分析对象并不是三夭现版本的传感机甲。